離開過廟堂權力中心,也一直是與德慶皇帝明爭暗鬥,若非是周尚景的明暗抗衡,以德慶皇帝的手段與心性,皇權早就壓倒了臣權,而不是像現在這般皇權與臣權相互制衡。
與此同時,也同樣因為周尚景一直坐鎮於廟堂中心,所以百官之中的眾位野心家也皆是不敢輕易生事,就算是趙俊臣最近也受到了周尚景的處處壓制。
這一次,德慶皇帝卻是趁著南京變故的機會,要把周尚景調離廟堂權力中心一段時間,而廟堂之中一旦是失去了周尚景的坐鎮,任誰也無法預測這段時間將會發生何種變故。
可以說,在許多人的心中,周尚景離開京城中樞這件事情的重要性,還要更大於南京城的後續變故。
然而,德慶皇帝的態度極為堅決,理由也是光明正大,有幾位重臣雖然心有異議,一時間卻也無法尋到理由反駁。
於是,御書房內陷入了短暫的沉默,所有人皆是沒有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即使是周尚景也似乎沒有預料到德慶皇帝的這般決定,表情微變之後就沉默不語,遲遲沒有回應。
最終,閣老李和經過了短暫的思索與猶豫之後,率先開口打破了沉默,揚聲道:“陛下,周首輔固然是柱國之臣,有他前往南直隸附近坐鎮也固然是萬無一失,但周首輔的年歲大了、精力不濟,最近更是身體情況不佳,恐怕是經不起舟車勞頓,所以老臣願意毛遂自薦、代替周首輔前往!”
隨後,吏部尚書宋啟文、刑部尚書張伯崇二人也紛紛開口主動請纓,與李和一樣表示想要代替周尚景擔負重任,所用理由也與李和相同,皆是認為周尚景近期的身體情況不佳,不適合過於勞心勞力。
這幾人皆是“周黨”的核心人物,也皆是明白周尚景乃是“周黨”、乃至於廟堂中樞的主心骨,“周黨”與廟堂中樞可以暫時失去他們幾人的協助,但絕不能離開周尚景的坐鎮,所以他們也皆是願意承擔風險、代替周尚景擔負這項朝廷重任。
然而,聽到這幾人的主動請纓之後,德慶皇帝卻是完全不給他們面子,冷聲道:“李閣老經驗豐富、威望高卓,固然也堪稱是柱國之臣,但你更擅長於調和手段,總是稍缺一些魄力,平時也就罷了,但並不是力挽狂瀾的最佳人選……至於宋尚書與張尚書兩位,則是經驗與威望有些欠缺,依然不能算是上佳人選,依朕的看法,此事的最佳人選只能是周首輔,除了周首輔之外,並無更合適人選!”
說到這裡,德慶皇帝的目光緊緊盯著周尚景,再次逼問道:“如何?周首輔一向是忠君體國,這次可願意再一次為朝廷分憂?”
德慶皇帝已經把話說到這般地步,周尚景就算是想開口拒絕也無可能了。
於是,周尚景的目光轉向了趙俊臣,似乎是希望趙俊臣能主動站出來幫自己阻止此事。
然而,此時的趙俊臣卻是眼觀鼻、鼻觀口,完全沒有反應。
見到這般情況,周尚景的眼中閃過了一絲失望,又輕嘆了一聲之後,遍佈皺褶的老臉上滿是疲態,但還是向德慶皇帝拱手答道:“既然陛下您這般信任老臣,老臣自然是責無旁貸、全力以赴!到了明天早朝結束之後,老臣就立刻動身離京、前往淮陰巡察坐鎮!”
聽到周尚景的這般說法,御書房內的眾位大臣一時間皆是心緒急轉,不斷思考著周尚景離開京城中樞之後的局勢變化。
其中,相較於其它幾位閣老與尚書,一直不動神色、沉默旁觀的趙俊臣,所聯想到的情況還要更多一些。
“很顯然,德慶皇帝已經從南京城那邊收到了訊息,發現自己最初為朱和堅所制定的趨利避害之計已經遭到破解,因為周尚景利用造勢手段,已經把朱和堅逼到了‘眾望所歸’的尷尬境地,所以朱和堅必須要親自出面主持南京局勢……
這般情況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