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在高句麗控制區的西、南、東三面都已經是唐軍的佔領區,失去了遼河之險,以及千山山脈之險,高句麗人剩下的幾萬殘餘勢力,已經完全不足為懼了。
“高句麗已經完了!”站在遼東城中的十八層佛塔之上,登高遠眺著遼河平原,崔芸卿即便此時心事重重,亦不禁發出感嘆。
李璟淡淡回應道:“這是大勢所趨,高句麗人妄想阻擋,不過是螳臂擋車,不自量力,最後只能是被歷史的車輪輾過。”
崔芸卿轉頭看著自己這個門生,五年以前,當他收取李璟為門生時,不過是覺得這是一個有膽色,談吐不凡的書生。收他為門生,不過是世族大家的通常作法,把那些出色的,卻沒什麼根基的平民子弟收為門生,以此加強家族的勢力。只是當初他絕不會想到,短短几年的功夫,這個當初在他眼中只不過是有些出色的年青人,居然已經到了眼下這個地步。
“河北已反,四鎮稱王,季玉打算如何應對此事?”河北反的訊息,遼東這邊甚至比長安還早知道一些。崔芸卿也對此事十分關注,和許多人一樣,他也想要知道李璟現在的想法。
“此事我又有什麼良策。”李璟指著這茫茫平原,慨聲道:“朝廷已經拆分了鎮**,又讓鄭相公來接替遼東戰事的指揮權。原本我還等著鄭相公來後,我便要去河北上任。可現在,局勢紛亂,卻不知道鄭相國何時能來了。”
“為何不停止進攻高句麗,立即調兵前往河北平叛?”崔芸卿問道。或者說,這是一個試探。
對於老師的這個問題,李璟並不想直接回答。
眼看著高句麗滅亡在即,李璟哪肯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更何況,河北之亂本來就是他暗中挑起來的,為的就是既不願意交出兵權,又不想過早的扯旗造反。
對於李璟來說,打著大唐的旗號,現階段來說,其實還是利大於弊的。
只要能保持著自己的兵權和地盤,李璟並不介意多給唐朝做幾年臣子。
不過這些話題,他並不想要直接的說給崔芸卿聽。崔芸卿是貴族世家的代表派,他們的政治理念不是推翻唐朝,而是想要達到貴族與天子共治天下的狀態。
這與李璟是有本質的不同的,李璟表面上是尊王,但實際上,卻是走的軍閥路線。其目的,自然是為了最後取李唐而代之。
“眼下是滅掉高句麗的最好時機,錯過了,若等契丹擺平了內亂,那時肯定還要來爭奪遼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璟淡淡的說道。
“再說,眼下河北叛亂,天下震動。先前朝廷已經拆分了鎮**,解除了我的兵權,我現在不過是暫時代領遼東兵權而已。這個時候我若是無旨而率兵西進,只怕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話不用說的太直接,李璟的這幾句話,已經清楚的表明了李璟的立場。
他並不願意西進,為朝廷平叛,至少是在皇帝的調兵聖旨下達之前,他是沒有這個想法的。
而崔芸卿雖然現在已經擔任了淄青節度使之職,手下暫時也還有兩萬兵,但此時手上只有一萬人馬。而且他也十分清楚,這一萬兵名義上是屬於他指揮,但若沒有李璟的同意,他一兵一卒也指揮不動。
李璟的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入河北平叛與剿滅高句麗之間,李璟選擇後者。
接下來的幾日,河北方面的情報不斷送到遼東城,而李璟卻對此不置一詞。
鎮**的文武諸將,也彷彿並不知道河北叛亂一般,根本無人提起此事。
鎮**對高句麗的進攻也是勢如破竹、節節勝利。
兩日後,趙犨率軍攻破大梁水一線重鎮白巖城,也就是燕州城。又兩日後,林武、李居義所部攻破小遼河軍事重鎮新城。
白巖城與新城,是自遼東城破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