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直接給挖了,因為佛手瓜還有個不為人知的小秘密,或者說是就算知道了也沒引起注意的秘密,那就是佛手瓜其實和野生山藥有個共同的特性,其根下面有果實!
年份越長的山藥下面的結出的果實就越多,而佛手瓜也是如此,據不完全統計,至少五年份的佛手瓜下面才能挖出果實來,年份越長的甚至一次效能挖出一籮筐出來。
比起所謂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來得強悍多了。你只需要在籮筐裡埋進一個佛手瓜,然後年年都能採摘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的果實,最後就是浪費點沒有成本的豬糞澆灌而已,幾年後當你挖出其根部的時候,還能收穫一籮筐的果實,這簡直?怎麼說呢,這才是真正的一本萬利啊。
而且這下面的果實可不簡單,是真正的極品,方文雖然不知道這根部的果實營養價值怎麼樣,但其味道真的太霸道了,和野生山藥的味道各有千秋,甚至還要強悍一些。
根部果實的顏色有些麻黃,和挖出地的土壤顏色比較接近,其形狀到是和上面的青色佛手瓜相似,只是個頭要小一些,而且看起來有些似流失了大量的水分一樣,但是燉起來那滋味簡直無法抵擋,吃一口滿嘴都是粉粉的感覺,湯也相當濃,喝一口只能感嘆胃太小,恨不能獨飲之!
在川內的山村裡,一般情況下不會主動去挖下面的果實,往往等到很多年後見其藤條沒長出新苗,恩,佛手瓜的藤冬天要乾枯的,來年會長新苗,等見到無新苗長出,也就代表這珠藤掛了,而到這個時候就晚了,長不出新苗也就代表下面的果實爛了或是因為什麼原因壞了,現在去挖自然什麼也挖不到。
所以這也造成了即便在村裡,也有很多農戶不知道佛手瓜還有根部結果實的特性,而清楚的農戶,往往又很多年才挖一次,挖出來也就吃了,全然沒當回事,導致佛手瓜的這個小秘密居然沒有流傳出去。
方文想到這兒,連忙拿出手機上網查了查,居然在度娘上也沒找到佛手瓜這個根部長果子的特性。頓時就樂了,沒有大範圍流傳出去才好啊,要是誰都知道了還怎麼能算是送給妹妹的獎勵呢。
想到這兒,就轉身回了魚莊,李大廚最近正忙著研究鴛鴦鴨的事情,冷櫃裡幾十只鴨子足夠其慢慢研究了,方文一進去就直接說明了來意。
李大廚聽了後,卻是疑惑的問道:“村裡家家戶戶都有梅瓜(佛手瓜),外面城裡販賣的也老多了。這麼便宜的東西真的能賺錢?”
方文笑道:“李叔你就放心,到時候給你封個大紅包。”
李大廚見此也就樂呵呵的說道:“那成。鴨子就先放一放,今天中午我們就吃黃梅瓜燉肉。”所謂黃梅瓜也就是佛手瓜根部果實的稱呼了,各地叫法不一。
“好,用排骨燉,油水不要太多了,外面城裡人都喜歡清淡一點。我這就叫李大嘴去挖一籠黃梅瓜過來。”方文出聲道。
李大廚理解的點了點頭,關於菜裡面的油水問題。其實在村裡也經歷了兩個大的階段,以往是儘量少吃油水,因為家裡窮吃不起,現在條件好了就轉變成猛吃油水,也就是即便是素菜也大多用豬油炒,燉湯的話。恨不得滿鍋面都漂著油。老人們也尤其喜歡吃肥肉,用句俗語就能表達:肉管三天,湯管七天!意為同樣金錢賣的肉只能吃三天,如果用來燉湯卻能喝七天,這是指的是給身體提供的同等營養價值!在以往村裡人要麼會買肥肉,要麼就是買骨頭回去燉,買瘦肉吃的真的不多。越肥越喜歡!殺過年豬的時候,也是誰家豬的肥膘厚來評定家裡媳婦的賢惠標準。
其實不光是沿海那邊喜歡燉湯,川內的農村也是如此,只是做法不同,川內燉湯的時間不會太久,油水要足,這樣燉出來的肉不會太爛,營養也沒全流失進湯裡。這肉自然吃得爽快,而滿是油水的濃湯也喝得舒坦。恩,隨便提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