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4/5頁)

的釉幾乎都有回青,這一特徵也成為今天人們作為鑑賞瓷器的一個依據。這是不可抹掉的時代痕跡,但是嘉靖時期的回青有著他物特有的青花色感,顯得藍中泛紫而不紅,紫中更藍不灰黑,這與浙料的藍中泛紅紫不同,《中國古代瓷器鑑賞詞典》一書:“正德後期,嘉靖官窯用進口回青,色澤濃豔,萬曆中期後用浙料”。(4)“嘉靖的回青釉色透徹,顯得比浙料明快豔麗,非常特別”,(5)這就是區別浙料藍中泛紅紫的色感,只要用心、常看、對比,就可以區別,也就是說:在明嘉靖後青料加工細,回青藍中泛紫不紅,而是泛藍紫,浙料泛紫而微紅。分清浙料和回青後其他的料色就更容易區別了,這是鑑別中的關鍵。這種色感差是有的而且很明顯。

回青在元朝就用了,為什麼嘉靖時的回青和元朝時的回青給人的色感區別非常大呢?這一點應該歸屬到青料加工的先進與落後,在明朝對回青有這樣的記載“回青本外國貢也,回青行,石子青遂廢,至於敲青,首用錘碎,內硃砂者為上青,有銀星者為中青,每斤可得青三兩ˇˇ。取其零硝碎,碾碎入注水中,用瓷石引雜石。又說物料細膩,燒煉精選ˇˇ”。(5) 這段話在元朝不見,這恰是元朝回青多泛灰紅的結果,可以說這就是時代發展給我們留下的色感記憶,而元朝的回青藍中泛紅就是含鐵和其他雜質造成的,同是回青給我們留下了看來根本不一樣的色感,這就是真實的歷史,我們無法強求也無法去要求一致,而我們恰恰是要利用歷史的觀點去掌握它、應用它。也就是說當評估一件回青青花瓷器時,用回青的發展史是非常必要的,不可少的,強取一致是不正確的。這一點也許是鑑別回青青花瓷的一個根本所在。用這個觀點,有時可以一目瞭然的從歷史長河中斷出它是那個朝代的瓷器。這也證明學習瓷器的原料加工歷史是鑑瓷賞瓷中不可少的。

(1)《古瓷鑑定指南》二編 167頁

(2)《古瓷鑑定指南》二編 169頁

(3)《中國古代瓷器鑑賞詞典》 111頁

(4)《簡明陶瓷詞典》 177頁

(5)《古瓷鑑定指南》 167頁

從元、明、清的制胎用料看圈足的表相

——對元、明清瓷器圈足的學習認識

怎樣看待元朝、明朝直到清朝時期瓷器的圈足都有滑潤感?雖然有的瓷器並不滑潤,但是在白瓷和青花的瓷器上大部分底足是滑潤的,應該說元代到清代六七百年的時間裡雖然瓷器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在底足滑潤現象上一直是存在的,這也是對後人鑑定瓷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

應該說這個奇特又存在的特徵是和當時制瓷工藝、用料有關,在漫長的歷史中能儲存下來圈足的滑潤,這是一個即特殊又普遍存在於瓷器上的問題,從歷史資料上看這個問題是和當時瓷器工藝及用料有關。

元代瓷器在圈足上的削刀並不正規,但是在瓷器中,不管是支訂燒還是墊圈燒的瓷器都給以圈足的滑潤感,即使是墊砂燒的也給人以滑潤感,只是沾砂的凸起部分有砂粒擋手罷了。

到清代滑潤感是在元、明基礎上,經過了工藝製作上的創新,使瓷器的圈足修整的更正規、更完美,出現了糯米汁感。

瓷器底足胎部位滑潤是鑑定古瓷器的標準條件這是都知道的,要問為什麼?業內人士常常用一句話:和胎釉制瓷工藝有關,這句話說得輕鬆簡單,也有道理,但是有點太簡單又有點籠統和不具體。

從元代、明代直到清代有大部分瓷器的底足是滑潤的,只是滑潤程度有所不同,但是這只是在官窯器上出現的多,民窯的瓷器就不那麼滑潤了,在這一點上它的根本原因是在制瓷

最新小說: 原神:諸位,墮入深淵吧 紅魔復興,從挽留穆里尼奧開始 我的槍附加百種特性 我在曼城看大門 網遊:幻域風雲 NBA:熱火三連冠無了?我來續 橫跨大小球時代,庫裡鯊魚的結合 網遊之開局就很慘 大姚穿越重振籃聯 重生三十年頂級球星打造商業帝國 巨星閃耀 全民航海:開局獲得海神權杖! 王者:邊路第一惡霸,震驚全網 三萬毫米殲星炮,這片廢土我來罩 化身NPC:我與玩家和平共處 籃壇第一外掛 我一體校生:成為拳王很合理吧 不是御獸師咋了?我有一國御獸 魔法書成真:開始夢域副本 眉山蘇氏,蘇允最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