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路人,這個王源更是李瑁的眼中釘,骨力裴羅對這個結果很是滿意。只要大唐繼續亂下去,管他是誰生亂,自己都可以收漁翁之利。
果然,繼受降城和豐州之後。懷遠郡三城也落入了自己的手裡,便是因為李瑁需要自己的兵馬幫助對付這個王源。骨力裴羅這次下定了決心,絕不會讓李瑁滅了王源,要慢慢的打,細水長流,這樣才能長期的讓大唐處在動盪之中,自己才能長久的獲得好處。這一次自己借給李瑁的八萬大軍絕對不能傻乎乎的一鼓作氣的摧毀了王源,那是在斷自己的財路。這王源越是鬧得兇,自己便越是可以從李瑁手中得到更多的城池,才能以借兵的理由更多的敲李瑁的竹槓,這是個取之不竭的生財之道。或者說這是個兵不血刃得到大唐城池土地的最佳辦法。
然而,當得知王源起兵北上攻佔了吳忠懷遠縣城,並且有繼續北上逼近豐州的企圖之後,骨力裴羅很是震怒。這個王源,放著他的死對頭李瑁不打,倒是炮來捋虎鬚,當真是不可容忍。骨力裴羅給李瑁施壓,要李瑁立刻下令王源撤兵。骨力裴羅本以為李瑁會言聽計從,然而這一次他又失算了。這李瑁居然不願下旨,說什麼要是下旨的話便等於將兩家的協議公開,那樣的話大唐百姓和各地官員必然民憤如潮,無法收場。骨力裴羅很惱火,但他也不願意和李瑁翻臉,他不願失去李瑁這個能讓自己獲得巨大好處的皇帝,對他的根本需求,骨力裴羅認為還是需要考慮他的感受的。否則雞飛蛋打了,什麼都撈不到了。
那麼問題來了,要不要調兵和王源正面交戰?這成了骨力裴羅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第一零六八章 羞辱
王源的神策軍不好對付。這已經是骨力裴羅無數次從他人口中得到的評語。無論是從唐人口中還是從回紇將士們的口中,這都是一個共同的結論。對於王源曾經的戰績和經歷,骨力裴羅當然也有所耳聞。雖然覺得有些不以為然,但骨力裴羅也不是自大成狂之人,相反他還是很謹慎的人。
和王源正面交戰,似乎不太應該,起碼他違背了骨力裴羅一直奉行的花小代價得大好處的原則。若要和王源火拼而付出太高的代價,怕是有些得不償失。
但問題是,事到如今,和王源一戰似乎難以避免。因為王源已經開始北上,要將自己吃到嘴裡的肉一塊塊的摳出來了,這豈是骨力裴羅能夠容忍的。
關於此事,骨力裴羅身邊的人也分為了兩派。
一派認為,不必和王源正面交戰,這本是李瑁的事情,回紇人不該為李瑁付出太大的代價。李瑁既不能約束王源,那回紇人反正事不關己,已經得了大量的好處,索性撤回草原上去,不再管唐人的閒事。
而另一派則認為,好不容易得了豐州和受降城,且大唐的皇帝已經首肯了此城歸回紇人所有,就這麼放棄,豈非是任由煮熟的鴨子飛走了。而且若回紇人將來想南下征服中原,豐州受降城懷遠郡等地便是最佳的戰略跳板,失去了這些地方,將來面對的便又是扣關難入的窘境。所以必須要全力維護自己已經到手的利益。
兩種看法爭執不休,不相上下,各自有各自的道理。最後,還需要骨力裴羅來一錘定音。在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利益和野心佔據了上風,他拍板決定和神策軍進行一次大決戰,從而保衛自己到嘴的這塊大肥肉。
骨力裴羅並非不知,這個決定將帶來的巨大代價。但有兩點理由促使他下了這個決定。第一,他相信,以自己手中的十萬回紇精銳勇士,在和神策軍交鋒中必然佔得上風。雖然會付出代價,但若是能保住豐州懷遠郡這些到手的寶地,付出代價也是值得的。而且雖然付出了代價,但這損失自己將來完全可以向李瑁討回,李瑁也一定不敢不答應。
第二個理由是,回紇大軍若是直接撤回草原,固然可以避免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