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
神話傳說,說的是伏羲女兒叫作宓fu妃,溺水死了,成為洛神。曹植有洛神賦引用這個神話。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斯水,指洛水,就是伊洛。
閒話少說,書歸正傳,古書山海經流傳下來祖先伏羲人的講述。
第1篇
中次五經
這1篇記錄了夏人祖先。夏人祖先1支叫作薄的始族從豫西山地向東遷徙。這一經一共十六山,從西向東,間距三百里,五百里,從11山轉向十里,二十里。說明是從西部山地向東進入人口稠密地區。
“薄山之首,曰苟林之山,無草木,多怪石。”
第3山
“東三百里,曰首山,其陰多鼓柞,其草多術元(草頭),其陽多雩孚之玉,木多槐。其陽有谷,曰機谷,多(鳥大)鳥,其狀如(串犬)而三目,有耳,有音如錄,食之已墊。”
“機谷”,三峽西,崤山東的一片山地,薄人遷徙到這裡。
第4山
“又東三百里,曰縣(屬斤)之山,無草木,多文石。”
“縣(屬斤)”,這裡出現“縣”字。
第5山
“又東三百里,曰蔥聾之山,無草木 ,多夆(廣頭)石。”
第6山
“又東北五百里,曰條谷之山,其木多槐桐,其草多芍藥,門冬。”
“條谷,槐,桐,芍藥,門冬”都是古漢語詞語。
第7山
“又北十里,曰超山,其陰多蒼玉,其陽有井,冬有水而夏竭。”
“井”,人工井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以後出現,這裡是泉。可知井源出薄方言。
“十里”,小塊的人口稠密的平地。
第8山
”又東五百里,曰成侯之山,其上多燻(木旁),其草多(鹿下加京)。
第9山
“又東五百里,曰朝歌之山,谷多美堊。”
“成侯”,“朝歌”都是商語,朝歌是“紂王的都”。因為殷墟的發現,朝歌被認為在安陽。這裡的成侯,朝歌在洛陽西。朝歌可能在洛陽平原而不在安陽。第6山以後大量出現商詞語。(語言的突然變化表達一段歷史的時期:公元前4千年以後的千年間,東方的嚳崇拜曾經傳播到伊洛,這1篇的語言留下來古漢語的痕跡。)
第10山,“又東五百里,曰槐山,谷多金錫。”
第11山,又東十里,曰歷山,其木多槐,其陰多玉。”
從這一山開始進入洛陽平原。
第12山
”又東十里,曰屍山,多蒼玉,其獸多(鹿下加京)。屍水出焉,南流注於洛水,其中多美玉。
屍水,南流注於洛水:這是源自豫西山地的流水。隨著黃河海溝消失,這條水向東延伸就是著名的古黃河濟水。
第13山
“又東十里,曰良餘之山,其上多穀柞,無石。餘水出於其陰,而北流注於河,乳水出於其陽,而東南流注於洛。”
可知,在黃河和洛河中間。
第14山
“又東南十里,曰蠱尾之山,多礪石,赤銅。龍餘之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洛。”
第15山
“又東北二十里,曰升山,其木多穀柞棘,其草多藷蕙,多寇脫。黃酸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其中多璁玉。”
第16山
“又東二十里,曰陽虛之山,多金,臨於玄扈之水。”
因為考古,知道了河南裴李崗文化,找到了伏羲人。讀中山經知道了薄人是芮城人的分支後代。在洛河到黃河之間是一片山地,叫作豫西山地。豫西山地從三峽以東漸入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