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解釋,不止是榮府四春,就連釵、黛、湘、可卿、鳳姐、妙玉等人的判詞、曲子,都有說不通的地方。紅學家們不明就裡,研究中也只好葫蘆提應付了事。怎麼樣能解釋通呢?看來僅從書中字面是難以解釋通的,必須搞清楚《紅樓夢》的時代背景和作者創作意圖,才能得出合理的解釋。
《紅樓夢》作品雖然是以洪昇家族和“蕉園”姐妹為原型創作的,但作者為了寫出心中的興亡感嘆,大量借用了南明背景,使作品的底色打上了深刻的南明印跡。作品故事中選取了很多表現南明小朝廷“風雲氣少,兒女情多”的人和事。榮府中“三春”、“四豔”所影射的,未必是什麼弱女子,而是最有背景意義的重要人和事。當時最重要的人和事,大概莫過於南明小朝廷的“三帝一監國”了,正是所謂的“三春”、“四豔”!
所謂“三春”,代表的正是“三帝”,也就是福王政權的弘光帝,桂王政權的永曆帝,唐王政權的隆武帝。再加一個監國的魯王,恰恰組成了紅樓“四豔”!“紅樓”的紅字,可以指代朱明的“朱”字,“紅樓”既可以指富室閨閣,也可以代指青樓楚館,還可以代指大內皇宮。碧瓦紅牆的皇宮,在古代文人筆下,往往用紅樓表示。
元春影射的是南明福王組建的弘光政權。最有力的證據就是抗清義士夏完淳諷喻弘光政權的詩:“二十年來事已非,不開畫閣鎖芳菲。哪堪兩院無人到,獨對三春有燕飛。”朋友們看出來沒有?《紅樓夢》中元春的判詞,應該就是根據這首詩幻化出來的。這首詩是指斥南明政權在大敵當前之際,還醉生夢死、歌舞昇平的。“二十年來事已非”說的是南明三帝延續了二十來年,至今已面目全非,不可收拾了;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不開畫閣鎖芳菲”,就像陳後主和南唐二帝一樣,沉溺於風月情場中;致使南京的歌舞酒樓和紅樓妓館一時繁榮。那句“獨對三春有燕飛”很有隱曲,“三春”顯然是借指南明三帝,“燕飛”又是什麼呢?是用漢代的趙飛燕代指皇妃麼?顯然不是。
朋友們可以回憶一下,《紅樓夢》中姐妹們詠柳絮時,黛玉的《唐多令》起句是“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對此紅學界一般都解釋為蘇州的“百花洲”和徐州北部的“燕子樓”,白居易曾有《燕子樓三首並序》歌頌之。表面上看似乎不無道理,但《紅樓夢》寫的是金陵舊事,其典還應該出自南京為是。南京過去確有“百花洲”,地處鈔庫街小西湖附近,是文人仕女經常遊玩的地方。傳奇《桃花扇》中,李香君就曾“燕子樓中人臥病,燈昏被冷有誰知”?可見南京亦有燕子樓。林黛玉“葬花詞”中“青燈照壁人初誰,冷雨敲窗被未溫”詩句的出處也似乎在這裡。扯了這麼遠,無非是解釋夏完淳的詩,事實上是指斥南明君臣在南京“百花洲”、“燕子樓”一類地方歌舞昇平,以致國事不可收拾。南明時君臣最流行觀看的傳奇是阮大鉞所創作的《春燈謎》、《燕子箋》,夏詩所說的“燕飛”,似乎與此也不無關係。
《紅樓夢》歷史事件(10)
再回到《紅樓夢》中元妃的判詞,“二十年來辯是非”,顯然是辯的南明三帝“二十年”的“是非”;“三春爭即初春景”是說三個小朝廷“爭”當南明小皇帝,“初春”即“元春”,即第一個當上小皇帝的弘光帝;“虎兕相逢大夢歸”,說的是清軍下江南後,南明三個政權先後都迅速垮臺,復興明朝變成了一場清秋大夢!“虎兕相逢”來源於吳梅村的詩句“前有猛虎後蒼兕”,吳詩指的是寧古塔地方景象;寧古塔位於今天黑龍江省寧安市,是清朝滿族的發祥地和故都,用“虎兕相逢”代指兇惡的滿清軍隊,是十分貼切的。
讓我們再來分析《紅樓夢》書中元春做的一首謎語:“身如束帛氣如雷,能使妖魔膽盡摧,一聲震得人才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謎底是爆竹。這個弘光皇帝,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