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八年(1699),當朝皇帝玄燁第四次南巡,駕臨杭州,下榻昭慶寺。時已“致仕”的朝廷老臣高士奇,盛情邀請皇帝到他新建的“西溪山莊”遊幸,皇帝爽快地答應了。
高士奇曾任朝廷南書房侍讀,是皇帝的貼身近臣,皇帝 對他言聽計從。康熙朝黨爭激烈,高士奇是“南黨”領袖之一,為官貪黷,“有萬國金珠貢澹人”之說 ——澹人是高士奇的字。
高士奇與洪昇同年生,同年死,同為杭州人,又同時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幾乎又同時回到故鄉,可謂一生形影不離的朋友。高士奇的“西溪山莊”,就建在洪園附近,洪昇隨幫唱影,參與了接駕。
皇帝自昭慶寺乘馬至木橋頭,棄馬登舟,只率幾個宮人太監,來到“西溪山莊”,親自做“十里清溪曲”詩一首,並親筆為山莊題兩個大字:“竹窗”。皇帝登舟的地方,從此名“御臨鎮”,一至於今。
其實這是洪昇第二次見皇帝了。第一次是在國子監學習期間,皇帝駕臨視察,洪昇隨祭酒、博士們叩頭而已,並未親聆御音。這次見皇帝面,是在受到朝廷“斥革”十年後,心中滋味,無以言表。
千古絕唱
洪昇的後半生,生活倒也安逸。由於他名滿天下,青年才俊紛紛拜他為師,杭州的熟人故舊也多,在西湖邊的孤山修建了一所稗畦草堂遮蔽風雨,日子倒也不難打發。
洪昇的主要精力還是用於文學創作。除了那部四折雜劇《四嬋娟》外,主要以自己的一生經歷,穿插弟妹們的事蹟,寫一部《洪上舍傳奇》。經過十年的辛勤努力,終於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脫稿了。脫稿後,曾拿給著名詩人朱彝尊看,朱的詩中記載了此事。
康熙四十三年(1704),應曹寅的邀請,洪昇到江寧織造府,“暢演”了三日《長升殿》。洪昇是帶著一部作品的手稿到曹府去的,意圖求曹寅贊助出版,曹寅的詩中對此有明確記載。
洪昇在歸途中,不幸失足落水、葬身龍宮了。這天是七月一日夜,一個恰恰沒有月光的漆黑夜晚,這天是洪昇的忌日,也恰恰是楊玉環的生日,可謂不解之緣了。從此,洪昇這部以自己親身經歷寫成的作品,失去了蹤影。
餘韻繞樑
斗轉星移,一晃六十年過去了。康熙朝的悲壯,雍正朝的悲涼,都已化作了歷史的青煙,時間進入了乾隆中期的盛世。
洪昇的孫子洪鶴書,此時也已是一個古稀老人。他在整理自己的詩集《花村小稿》時,不住地喃喃自語:祖父的遺作手稿究竟流落到哪裡去了呢?曹寅沒有實現祖父的遺願、為作品出版,江寧織造府隨後被朝廷查抄了。父親洪之震、姑母洪之則,先後到南京尋找,但去時早已人去樓空,杳如黃鶴,難覓蹤跡了。
也就在此時,北京西山一個茅棚中,一個叫曹雪芹的年輕人,傳出來一部小說——《紅樓夢》。一經傳抄,很快風靡天下。曹雪芹是誰?他是江寧織造曹家的後人麼?《紅樓夢》是誰寫的?大家都說是曹雪芹寫的,可他為什麼只承認自己是“披閱增刪”者?
歷史就是這樣的迷離、迷茫,似乎有那麼明顯的蛛絲馬跡,但又沒有任何直接的文字記錄證實。埋在歷史廢墟下的東西太多了,太多了……
作者
2006年1月於長春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紅樓夢》歷史事件(1)
第一節 元妃省親
“元妃省親”是《紅樓夢》的重頭戲,對“元妃省親”的解讀,也是胡適紅學的立論基礎所在。胡適先生斷定《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紅樓夢》故事是以曹家在南京擔任江寧織造期間的真實生活為原型創作的,其主要根據就是認定《紅樓夢》書中借元妃省親描寫康熙皇帝南巡,史料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