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道是秦直道的一部分。
但同時,它比秦直道更古老。
至少在數百年前的春秋時期,它就已經存在。
它是遠古的先民們,用雙腳走出來的一條道路。
但,在秦人手裡,這條古道被拓寬,被加固,被延長。
最終,出現了這樣一條貫穿南北,長達數百里,直至高闕的道路。
因為當年秦人對河間地放棄的太過迅速,以至於匈奴人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了整個河間地。
所以,白道在如今還是默默無聞,只在商旅和牧民之間流傳。
但在歷史之上,這條古道在兩漢後,卻流盡了鮮血。
北魏時期,這條道路是北魏政權控制河套地區的重要通道。
至北齊,宣文帝高洋率軍大破柔然時,就是將後勤輜重留在白道。
隋朝時,衛王楊爽,在此大破突厥。
初唐之時,突厥人也是在此殺死了劉武周。
抗戰時期,吉鴻昌將軍更是親筆手書‘化險為夷’四字,稱讚白道的作用。
當然,現在的漢軍諸將,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些事情。
但,出塞後立即搶佔白道,卻是任何一個稍微有些軍事常識的人,必然會去做的事情。
原因很簡單。
當漢軍從雲山一側的黑水河進入到塞外草原時,白道就是出現在漢軍面前的第一條道路,也是唯一一條人造道路。
而且,這條道路還很寬闊,更是非常堅固!
秦人修路,向來是以質量和效率著稱。
秦直道,秦馳道,甚至被後人用了一千年。
無數王朝躺在秦王朝的功勞簿上,安逸舒服的打了個飽嗝。
直到,秦人的道路再也不堪使用……
直到,出現了第二個二愣子——隋煬帝楊廣。
所以,白道必然可以承載漢軍的過載補給馬車和各種重灌備。
更是在這個冬天,為數不多,可以避免大軍陷在泥濘和寒風中的道路。
更重要的是,白道直通高闕。
佔據了這條道路後,漢軍就可以沿著道路,直插高闕。
義縱騎著戰馬,矗立在一個小山坡上,望著漢軍主力,沿著白道不斷前行的場景。
遠方一個已然廢棄了許久,只留下兩個殘垣斷壁的關塞廢墟,已經清晰可見。
“那是秦的新雍塞……”義縱拿著地圖,對照了一番後,感慨道:“滄海桑田啊……”
當年,蒙恬率領秦軍最精銳的軍隊,北上驅逐胡虜,強大的秦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匈奴、樓煩、林胡、東胡,統統攆走!
然後,秦軍佔據陰山,並且前出陰山,以陰山為基點,重新勾畫了新的防禦體系。
自榆林塞以南,二十七軍塞及三十四縣,相繼設立。
當年的秦帝國,依然是那個氣吞萬里如虎,睥睨當世,橫壓世界的無敵帝國。
所以,秦人的野心也大的驚人。
他們在這塊土地上,設立了兩個郡級行政單位。
高闕以南,是九原郡。
高闕以北,是所謂的‘新秦中’。
秦人很顯然,希望將此地建設成第二個關中。
不僅僅大肆移民,更在此地,將許多關塞之名,冠以關中地名。
如,那個已經廢棄的‘新雍塞’,還有同樣被掩埋在廢墟里的‘新咸陽’‘新安陽’……
秦始皇和蒙恬,顯然希望透過以此來將此地徹底控制和掌握。
但是……
隨著一代雄主秦始皇帝駕崩,天下局勢轉瞬傾覆。
帝國失去了它的控制者和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