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欽差的人選也就只能在安王、景王、寧王、晉王、靜王裡挑而已。後面的七皇子八皇子和十一皇子,都太年幼了,尚不滿十歲,基本可以排除在外了。
而成年的幾位皇子裡,安王景王寧王是最好的人選,而晉王和靜王腿腳都有毛病,去軍營並不合適。
軍中的將士都驕傲,他們去了恐怕難以服從,一個身體有疾之人想統領他們,很難。
大多數大臣都把目光投在安王景王寧王三人身上,只是他們都不表態,一連幾日都是如此。
糧草和軍備物資已經在緊急籌備之中了,只是到底哪個皇子作為欽差前往戰區,還沒有定論。
其實這種情況也不難理解。安王有外族血統,這些年還一直與母族那邊隱約有著聯絡,周昌帝輕易不會讓他觸碰兵權的。他表不表態,都一樣。
而景王和寧王的想法聰明人琢磨幾下,也就差不多出來了。
無非是周昌帝年紀擱在這了,如今又臥病在床,誰知道能不能撐得過去啊。萬一周昌帝在他們離開的時候突然——了,在外的人豈不是吃虧極了?所以無論如何,守在京中,機會也大一些。
上朝幾日,哪個皇子前往戰區都沒定下來,景王和寧王都找了理由推脫。今日是最後的期限了,如果確定了人選,該準備該收拾的東西就得開始整理了。
所以,周昌帝是拖著病體來上朝的,並不像前幾日一般,由太后及皇后垂簾,將君臣商議的結果報與他。
君景頤見此,眼睛一閃。周昌帝這樣,越發堅定了要留京的決心。
雖然,殷慈墨曾和他分析過,去戰區的利弊。
目前他們和寧王在周昌帝心中不過是五五之數,甚至有可能還不如寧王,留在京中,益處不大。
再加上,近來他們景王一系的勢力縮水了很多。依她之見,倒不如放手去軍中呢。
現在這種情況,主動去軍中的,都能獲得周昌帝的好感。而且在軍中打拼,也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勢力。
退一步講,就算周昌帝真的在這段時間沒了,他們也不一定就不是繼位者。
槍桿子裡出政權,就算不是,也要打到它是、沒人敢說不是為止。
而且殷慈墨沒說的是,她有點疑慮。這段時間來,周昌帝的脈案保密並不是很嚴格,有心的人總能弄到。這種情況在以往不是沒有過,但這回殷慈墨總覺得不妥。她心中有個想法,皇帝的脈案豈是那麼容易知道的,這回未嘗不是老皇帝的一個考驗。趨利避害的本能,她還是勸說君景頤去軍中的。
景王府的首席幕僚季無為季大師也比較偏向殷慈墨的說法的。
只是有時候,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那個勇氣和魄力放棄‘唾手可得’的東西,轉而去冒險的。
特別是這日,他看到周昌帝是被人抬著來上朝的,連說話都不甚利索的時候。
例行的跪拜之後,哪個皇子前往戰區之事,再次被拿出來商議,周昌帝仍然沒有得到如意的結果。
他這回是真正寒心了,原來他的兒子們都在盼著他死啊。
特別是他最看重的視為皇位繼承人的兩個兒子,最讓他失望。這兩人都只顧著自己的私利,沒有絲毫的大局觀!他們怎麼都不明白,如果國破了,他們爭來這把龍椅又有何用?
就在周昌帝心灰意冷的時候,欲下令強行讓景王和寧王都前往戰區時,君南夕出殯奏請前往戰區督戰。
在群臣靜默中,他的身形突兀又堅定,差點沒讓周昌帝老淚縱橫。
老五腿腳有毛病,註定與這江山無緣的,所以根本也無需拼命。日後不管誰登基,他都能做個閒散王爺。
軍功什麼的對他來說,沒有比有強。軍功給他帶來的弊大於利,日後他的兄弟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