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也跟當初眾人所預料的一樣,越鄭王劉汾原本就是越帝劉醒的胞弟,他舉師造反,篡奪帝位,越國大多數宗閥世族震驚之餘,第一時間都選擇旁觀,以致越帝劉醒傳旨起初所能呼叫的兵馬極為有限。
越帝劉醒最終好不容易湊到三四百萬兵馬,還要兵分兩路,試圖想將叛軍從昆天關及北海城兩個方向往深處挺進的通道封鎖住,但是戰鬥力怎麼能比在魔劫中熬煉二十年的東征討魔軍精銳相比並論?
昆天關、北海城附近幾場大戰,越廷兵馬皆是慘敗,或斃或俘,越廷三四百萬兵馬沒能撐住一個月就損失殆盡。
而隨著越鄭王劉汾的兵馬,繼續往越京方向挺進,越國的很多宗閥世族漸漸緩過神來。
他們看到東征討魔軍的中堅骨幹,早就不是宗閥世族出身的子弟,越鄭王劉汾身邊,差不多都是寒族出身的將領,認識到一旦越鄭王稱帝,並不可能保全他們的利益時,才紛紛行動起來。
早期隨越鄭王劉汾進橫斷山御魔的兵馬,還有大量宗閥世族子弟出身的將領在軍中,但從塔山防線崩潰算起來,前後二十多年,東征討魔軍都孤懸在外,一方面是宗閥世族出身的將領不斷要求調回國內,一方面是後續補給的武官將卒,幾乎都是玄皇天諸脈及越國諸宗門下沒有其他什麼出路選擇的寒族子弟。
特別是東征討魔軍孤懸滕王山近十年時間,而且這十年時間不僅有被南線魔兵吞滅的危險,還要防備北陵軍隨時有可會斷他們的補給,不要說下面的中層將領了,那些宗閥出身的天位真君,只要有機會,也是紛紛離開東征討魔軍,換其他寒族出身的人過來,美其名曰是換防。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越廷最為精銳的這部兵馬,除了主帥越鄭王劉汾沒有其他人能夠替代外,將領結構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早已經不是一支為越國的宗閥世族所掌握的戰力了。
東征討魔軍後期,道丹道胎境乃至天位境的將領比例大幅削弱,但大規模天機戰械的編入,而足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而從上到下的將領、武官乃至普通將卒,沒有之前中高層將領跟底層將卒之間的嚴重割裂,戰鬥意志極強,戰鬥力之強,自然不是在國內養尊處優的這些宗閥軍能及。
當然,東征討魔軍的將領結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東征討魔軍的將領們心裡也都清楚,在宗門受宗閥子弟的壓榨,洶洶魔劫到來之前,又被宗門踢入最兇險的軍中從徵,即便他們很多人視御魔為職責,但心裡對宗閥世族又怎麼可能沒有怨恨?
就像餘蒼登上天位境後,最先所做的也是丟擲誘餌,引誘大批的宗閥子弟進血煉場去送死。
東征討魔軍在北海城、昆天關等地獲得最初的軍事勝利後,也是迫不及待的接管之前受宗閥世族控制的城池以及靈山大川,稍有反抗就進行堅決而血腥的鎮壓,對被俘兵馬中宗閥或寒族出身的俘將處置,也是截然不同;常常是寒族出身的俘將轉身就投靠討逆大軍,並很快成為攻城掠地的中堅力量。
這種種事,自然也是很快引發越國宗閥世族的注意,以致後期往越京湧進的兵馬越來越多,實力也越來越強,令越鄭王劉汾短時間內錯失奪下越京、徹底掌握越國的機會。
越國暫時性的以越江為界,分裂為東西兩部。
秦冉、鄭季石率部進入天南國,在拿下漢川、汶陽等郡後,就受到天南國宗閥世族的強烈抵抗,但以玄元軍及天南討魔軍的實力,在天南國北部的崇山峻嶺裡站穩腳,則沒有任何問題……
第一千零五十章 遠征(尾聲)
隆慶二十二年入秋沒有多久,天呈山就完全被皚皚冰雪覆蓋住,就連山腳下也是一片雪白。
東西兩三萬裡綿延的天呈山,曾經是魔族的腹心之地,上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