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億斤臺階。2008年糧食產量突破歷史最高水平。我國人均糧食、肉類、水產品、水果產量均達到或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城鄉居民的“米袋子”供給充裕;“菜籃子”時鮮豐盛;“果盤子”品種豐富。農產品供給基本保證了目前人口增加、消費水平提高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現在可以自豪地說,我國用佔世界9%左右的耕地、6%左右的淡水,養活了佔世界20%左右的人口。農產品供求關係的歷史性轉變,不僅使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而且為在全球範圍內消除飢餓與貧困作出了巨大貢獻。這一歷史性轉變向世人昭示,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穩定地解決了人民的吃飯問題。但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發展,以及我國人口增加,糧食供給壓力加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任重道遠。
好雨知時,哺農豐糧。在我們迎來改革開放30週年之際,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猶如給廣袤的農村大地送來了一場及時雨,農業和糧食發展又迎來了一個春天。《決定》明確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和戰略舉措。《決定》強調,要加快構建供給穩定、儲備充足、調控有力、運轉高效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決定》從戰略要點、總體要求、基本思路、重大舉措等方面,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要求。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檔案。要認真貫徹《決定》精神,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方向,紮實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為做到長遠穩定解決中國的吃飯問題奠定堅實基礎。
要堅持實行中國特色的農業和農村政策。這是長遠穩定解決中國吃飯問題的有力保障。糧食和農業是人類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我國農業仍屬弱質產業,農業資源緊缺;農業經營規模狹小,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比較效益較低;而糧食等農產品需求日益增長。面對我國基本國情和農情,長遠穩定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必須始終堅持把“三農”工作擺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農業放在國民經濟的重要戰略地位。要從我國實際出發,實行中國特色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農村政策的基石。現有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維護農民對土地的承包經營權益。同時,要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規模化、組織化程度。多予少取放活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及“四取消、四補貼”是強農惠農政策的基本體系,是新時期加快農業發展的有力政策保障。要不斷加大實施力度,擴大政策覆蓋範圍,提高扶持規模水平,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穩定解決好人民的吃飯問題提供持久動力。
代序(2)
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這是長遠穩定解決中國吃飯問題的根本途徑。當前,我國已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推進,我國農產品消費需求不斷增長,農產品供給結構性矛盾突出。單純的傳統農業由於土地產出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低,難以確保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持續增收,難以應對農業國際化的競爭和挑戰。只有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才能創造更高的農業勞動生產率,才能強化農業的基礎和作用,才能肩負起新時期農業的歷史重任。因此,要從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不失時機地加快農業現代化程序。一是建立健全支援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體系,豐糧於策。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認真落實城鄉統籌發展方略,鞏固提高強農惠農政策,不斷加大對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促進現代農業穩定發展。二是加快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