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訊息。
這次的紀錄片也是如此,被薪浪網的一名記者率先公佈出來,然後被各大媒體轉載了過去。
“央視廬影合作拍攝《舌尖上的中國》,譚張新作確定為大型美食紀錄片。”
“電影導演風生水起,譚張為何又轉行紀錄片了?”
“是多才多藝,還是無所畏懼——獨家點評譚張成名史。”
“武俠?歌曲?電影?現在輪到紀錄片?譚張究竟有多少才華?”
對張譚拍紀錄片,懷疑、肯定者皆有。
為免大家胡亂猜測,張譚的個人微…博釋出了新訊息,低調處理:“拍攝《舌尖上的中國》純屬個人愛好,給廣大美食愛好者,帶來一些福利,也向大家展示五千年曆史的傳統農耕文明,人與食物之間的故事。”(未完待續。)
第309章 舌尖上的新年
紀錄片的拍攝不同於電影,拍電影只要選擇好幾個固定的取景場地即可,拍《舌尖》則需要全國各地跑,六個導演小組是一週換一個地方,按著時間表跑步。張譚就飛得更頻繁了,往往一個地方只待一兩天時間。
他要統籌六個導演小組的取景拍攝,雖然不需要親自掌機拍攝,但勞累並不比別人差。
苦中作樂的是,這可以算作環遊全國,可以遊覽許多地方的不同山水景色,品味大千世界的風土人情。
不過也就是開頭一陣子比較忙碌,等六個導演小組都走上正軌,分集導演們知道要怎麼拍攝了,張譚的任務便輕鬆下來。
奔波到臘月二十三小年,攝製組便暫停了《舌尖上的中國》拍攝素材的任務。
但是團隊並未就此解散。
因為總導演張譚,又突發奇想,準備用過年這段時間,拍攝一部新的紀錄片,一部電影格式的紀錄片——《舌尖上的新年》。
“不強求大家,願意留下來拍攝《舌尖上的新年》,三倍工資,不願意的可以正常放假回家過年,假期結束後正常拍攝《舌尖上的中國》。”張譚對攝製組成員們說。
……
《舌尖上的新年》還真算是張譚的突發奇想。
這是他上輩子看過的一部紀錄片電影,2016年的新年,距離他重生只有幾個月時間的時候,帶著父母一起看的。那時候他剛好結束一段戀情,整個人有點文藝範兒。骨子裡張譚不是個有藝術家氣質的人,但性格里他卻十分渴望自己有藝術氣質。
中國電影院裡上映一部紀錄片。這事兒少見,所以張譚立刻就進了電影院。
總感覺進電影院看紀錄片。是逼格比較高的行為,因為物以稀為貴嘛,電影院一年難得放一部紀錄片的。
當年《海洋》上映的時候,他進電影院了,《狂野非洲》上映的時候,他也進電影院了。
朋友問他看什麼電影,他說看紀錄片,朋友立刻驚訝不已。那種驚訝,讓張譚會有種鶴立雞群的錯覺。瞧,哥們境界已經超出一般人了。
現在《舌尖上的新年》上映,焉能不進。
好吧,他就是這麼蛋疼的一個人。
看完這部紀錄片後,覺得這片子真心不錯,讓人回去胃口大開,是一部製作精良的電影格式紀錄片。
時過境遷。
過眼雲煙。
決定拍《舌尖上的中國》時,張譚並未打算把《新年》拍出來,因為他看過新聞。這部紀錄片投資一千多萬,票房只有兩百萬不到,撲到姥姥家了。所以當時張譚並沒有拍《新年》的計劃。
然而現在越來越臨近新年,年味越來越濃。張譚忽然就心動了。
在很小的時候,張譚是那麼的渴望著過年,每到過年的時候。能夠穿新衣、放煙花、小糖瓜子花生吃不停,還有雞魚肉蛋。這是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