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真能打上三年五載,朝廷這邊說不定就還有許多機會呢。
「吳三桂必敗。」戰爭還沒有開始,黃得功就已經下了斷言,他可沒有老學官們那麼樂觀:「也不會出現什麼曠日持久的大戰,陝西之戰很快就要結束……」
「赴死軍的火器極是犀利,無論你何等悍勇之兵都不可抵擋其萬一。」黃得功親眼見過赴死軍火器是威力,對於這種顛覆性的全新戰鬥方式有一個很明確的認識:「赴死軍用火器已到登峰造極之境界,此種戰法之下,非血肉之軀可以取勝。」
有些事情只能意會而不可言傳,比如黃得功對火器是認識。在以往的認識當中,所謂的戰爭無非就是雄兵健馬的血肉搏殺,可赴死軍嶄新的戰鬥方式已經顛覆了這一切。在北都的閱兵當中,李四所嶄新的是更是一種全新的戰爭概念。作為究竟戰陣的黃得功來說,已經有了一個隱隱約約的想法:戰爭即將出現一個大的改變,勝敗之間在更大程度上是遠端力量的較量,而不再是近身的血肉廝殺。
至於如何保持遠端的優勢,如何把這種優勢發揮出來,還有很多細節黃得功無法想通,可心裡卻是清清楚楚的知道:戰爭的模式即將改變。
不管是總體實力還是具體到戰場上的勝負,吳三桂都是必敗無疑。而赴死軍奪取陝西也不是因為和吳三桂有什麼深仇大恨,完全就是出於爭霸的需要。所以不會把陝西打的不可收拾。
與其說赴死軍是要擊敗關寧軍,還不如說是種實力的展現,藉以達到威懾效果。
所以戰爭會很快結束,至於如何結束則要看李四本人的意圖和具體情況了:「戰爭很快就要結束,快的超出人們的想像,所以朝廷還是要調停的,要不然吳三桂就會被李四給吞下去……」
李四的擴張態度明顯的很,擴張方向同樣明顯,分別的北邊和西方,對於東、南的局面依舊是沒有做出明面上的動作,只是在暗中影響而已,這也給了朝廷最基本的體面和一個比較寬鬆的外部環境。
從根本上來說,在吳三桂和李四之間,江南朝廷還是偏向於後者。但這並不等於朝廷就願意看到李四更加強大。
從政治角度來將,李四愈是強大,江南的威脅就愈大,雖然這已不可改變,可朝廷也不願意看到李四把吳三桂給活生生的吞了下去。
儘管都不想看到這樣的局面,可誰也不會懷疑李四會取得最終的勝利,所不同者就是戰爭的長短而已。
或許是因為本性平和的緣故,更或者是因為已經習慣了依靠這些值得信賴的老學官,興武小皇帝愈發少了對這種大事情的決斷,反而是問這些老派學官時候的更多:「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忠誠伯肯定會戰勝吳三桂,到時候他怎麼樣吞併陝西,朝廷也是無力阻止。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阻止忠誠伯對關寧軍的收編……」劉理順是個大近視眼,不管什麼時候一雙老眼都是眯縫著的,即便是這樣也看不清楚遠處的人或物,好在是這種小規模的商談,也不必看什麼:「若是如黃帥所言,赴死軍有速勝能力的話,朝廷的調解還真是不能停止。」
「吳三桂和忠誠伯要是在意朝廷的調解,也不會如今日這般劍拔弩張了。」
劉理順看了看黃得功,黃得功微微點頭,二人取得一致意見之後,劉理順說道:「二人手握重兵,朝廷難以奈何,自然是不理會朝廷的調解。不過若是忠誠伯能夠迅速擊敗吳三桂的主力,吳三桂當會看清楚形勢,為了避免被忠誠伯鯨吞,肯定會接受朝廷的調解……」
「就算吳三桂因為形式所逼接受了朝廷的調解,忠誠伯未必就肯接受了……」
「若是以為,忠誠伯肯定會窮追猛打斬草出根,可陝西之戰意在爭霸,只要對手認輸就沒有必要把陝西打的不可收拾。忠誠伯攻取三秦,非是想要得到一片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