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全體復興會員的共同願景!!”
排山倒海的掌聲又爆發起來,這次伴隨的不再是哭聲,而是一聲聲喝彩。楊銳富足、自由、尊嚴之說當天就從國會大廈傳了出去,他這一次關於共同願景的講演,第二日就有節錄的上了中華時報的頭版。民眾在熱議這些東西的時候,第二日的晚間,章太炎還有其他幾個委員都聚鄭親王府,商議另外一件事情。
見諸人都看完了王國維那篇殷商制度論和自己所寫的復興國粹論,章太炎道:“都看完了吧?說說意見吧,過幾日便要我上臺講演了,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能說的可以說到什麼程度,還是先確定一下吧。”
王國維做的殷商制度論和章太炎的復興國粹論全是古文,其他幾個人一看就懂,唯獨楊銳看的不太懂。這是他現在最頭疼的事情,另外還有一個比較頭疼的事情,就是他的話語裡日造漢語太多,是以不光是禮部,就是嚴復也在報紙上撰文指者。
其他幾人都點頭,但楊銳卻皺眉,章太炎想笑楊銳卻把文稿一放,“枚叔,你就不要欺負我不懂古文了,你就把這文章要緊的地方簡述一遍,不要弄得我雲裡霧裡的。”
他如此說,眾人都是大笑,楊銳這簡直就是作繭自縛。章太炎笑道:“那我就簡要的說一說吧。王靜安之殷商制度論,當為天才之說。雖然他和我們要做的事情不一樣。但其書中所提的觀點和說的史料,正是我們所要的。他和我一樣,都認為商周之交。是中國文化最大劇變之時。不過他還有另外幾個意思極為要緊。
其一,他說‘故五帝以來,政治文物所自出之都邑,皆在東方,惟周獨崛起西土。’這個‘獨’字用的最好,也就是說,華夏的文化傳承向來是在東方。而獨有周朝卻是從西方來的,由此可知,這周朝的文化並不是華夏真正之傳承。那些個酸腐所編造的什麼‘鳳鳴岐山’。根本就是阿諛奉承之詞。
其二,‘欲觀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在異於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二曰廟數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數者皆周之所以綱紀天下。其旨則在納上下於道德,而合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團體。’
也就是說,周人的禮教之制,其實是周文王所創,其關鍵立嫡立子制,是三綱五常的基礎,也是家天下的由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之說。便從此開始,而姬旦之所以如此定製,是為了“納上下於道德”,將整個天下編入一個倫理體系(道德之團體)之中。
其三,‘自殷以前,天子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故當夏後之世,而殷之王亥,王恆,累世稱王。湯末放桀之時,亦已稱王。當商之末,有周之文武亦稱王。蓋諸侯之於天子,猶後世諸侯之於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周初亦然,於《牧誓》,《大誥》,皆稱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分未全定也。’
在周文王建制之前,天子和諸侯之間不是君臣關係,即便是周朝開國之初,周朝的統治者也只是王,其他的諸侯被其呼為‘友邦君’,這個時候還不是宗法社會,沒有倫理等級,各個諸侯之間都是平等的。
其四,周之制度典禮乃道德之器械,而尊尊,親親,賢賢,男女有別四者之結體也。此之謂‘民彝’。其有不由此者,謂之‘非彝’” 。“非彝”者,禮之所去,刑之所加也。殷人之刑惟‘寇攘奸宄’,而周人之刑,則並及“不孝不友。
這裡說是法律,周朝的法律增加了‘不孝不友’之罪,但周朝以前的法律,只有‘寇攘奸宄’四條,這‘寇‘,就是劫取;‘攘‘,為竊取;‘奸‘,是外亂;‘宄‘,是內亂。也就是說,當時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十惡之罪。”
章太炎不厭其煩的說完,看著有些心不在焉的楊銳道,“竟成,我剛才說的要是傳出去,那天下立馬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