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祖宗保佑中華!謝謝!”
‘啪啪…啪……’掌聲先是零零落落響起來,而後才是激烈的鼓掌——沒人想到楊銳的告別講演會類似於一場學術講演,其所引起的思考讓諸人根本未意識到講演已經結束。唯有英國大使艾斯頓爵士在楊銳說謝謝後最先鼓掌,整個講演他最喜歡的就是那句‘對外,我們什麼都不要做,除非自保’,這等於說雖然楊銳下臺,可中華的對外政策依然如故,不謀求外部殖民地,亞洲將是一個穩定的亞洲,大不列顛在遠東的殖民地和印度將安然無恙。
他如此,法國大使韋禮德和德國大使卜爾熙則相視對望,法德確如楊銳說的仇視甚重,可真要再打類似於之前那樣慘烈的戰爭,民眾說不定真會想著兩國和解。歐洲真的會實現統一嗎?這是他們之後想的東西。
各位大使中,唯一對楊銳講演不適的就是日本大使芳澤謙吉和美國大使馬慕瑞,前者擔心這是楊銳的實話,之前中日本就有意開拓南洋,真要對外什麼都不做,那還怎麼開拓?而美國打手你馬慕瑞則擔心五億中國人全變作異教徒,這樣主的羔羊會越來越少,直至完全消失。
大使們心思各異,可稽疑院、理藩院的代表大部分都是高興的。對於這些有家有業的代表們來說,天天打仗、年年爭霸是最討厭的事情,現在好了,對外除了自保什麼都不做,那就是說他們可以好好過日子、好好做生意。(未完待續。)
有些東西要說一下
偶然看書評看到些無中生有、同時讓人啼笑皆非的東西,不得不說一下。感覺評論者很文盲,很衝動(這樣人的基本看不懂深邃一些的書,分不清是和非),而且很搞笑,在他看來拿槍就是匪徒,根本不知道警察也是拿槍的。
因此,他從斯賓格勒和文明論推匯出一個很邪乎的結論,那就是本書是在宣揚反民族主義之類的東西——因為本書和反民族主義者一樣也提及斯賓格勒、提及文明演化、提及沙子順民、提及伊斯蘭……。
其實——其實很多時候本不應該這麼直白,直白的結果就是被人發現後封書——但,為證明清白還是要說一下:那就是在今上厲兵粟馬之際,反對者特別找了一兩個策士出來鼓吹一些東西,其目的,與其說是學術,不如說是造勢反對。從古至今,這套把戲再常見不過,只不過現在換了一種玩法。
正因為如此,策士對中華文明異於世界其他文明,存在第二輪生命——也就是淝水之戰至清末這一千五百年生命視而不見。為什麼說他們視而不見?因為策士所鼓吹那套東西,有不少抄至於斯賓格勒的中國嫡傳雷海宗先生以及其他戰國策派諸先生,他不過時拾人牙慧而已,如此寫小說當然要比在下好,但做學術勉強不夠格。他既然看過雷先生的書,那自然知道雷先生的觀點:中華文明有其特殊性,她既然能有第二輪生命(淝水之戰——清末),那自然存在第三輪生命的可能。但是,為了反對今上,鼓動輿論,策士們對此視而不見,他們的結論是文明就此終結,大禍將至。
看了不少書評,對於某些讀者很無語。書你不喜歡看就可以不看,沒人逼你,真的。但是書不喜歡,又看不懂,卻要一知半解的評論,把書中的世界和現實世界中策士的功利行為混同,以表示自己有先見之明,那就很可笑了。
書中要表達的,是要以近代最傑出的那些人才(雷海宗先生雖然不在主角的年代,但把他的觀點提前十年並無不可),以他們的學識和智慧去給中華文明尋找第三輪生機而已。而以他們的觀點,中華文明並不會終結,而是將一直延續。我想僅此一條就足夠證明本書和策士之間的差異了。
言多必失,到此為止。另外,書評區很亂,本想任命宇文泰將軍為版主,但他不是實名,就求一個版主吧(切記不要和書友爭論,因為爭論會帶來更大的災禍和怨恨,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