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生。
《論語》不是專屬於一部分知識分子和學者的,也是為我們市井百姓保持和諧、安逸生活進行自我修養的一本書。
我想,這難道不正是“孔子曰:道不遠人”的精神嗎?
出現“于丹現象”的第二個理由,就是由於昨天和今天有著一種不斷蔓延在中國人之間的一種漠然的不安。眾所周知,現代的中國由於經濟飛速發展引起拜金主義的緣故,國家和人民都似乎陷入一種身心失去平衡的狀態。社會上腐敗叢生、貧富差別不斷擴大、傳統和文化正在不斷丟失……被不曾有過的改革浪潮所推動,眾多的中國人對於不透明、不確定的未來持有一種深深的不安。可以這麼說:我們的確富裕起來了,不過還不是幸福,心裡更不充實。
在這樣一種不安的時代,《論語》作為儲存了為追求心靈安寧的啟迪,不正是可以不斷地成為中國人的心靈羅盤嗎?
秦始皇時代曾經有過“焚書坑儒”,在漫長的歷史時代,儒學和《論語》受到了來自權力的迫害。而在今天,卻由於出現了一位叫做于丹的女性,由於她的傑出的傳播,儒學再次在中國大陸“復活”了,我的祖先孔子又回到中國人的心上。
《論語》將登上奧林匹克的舞臺
“于丹現象”在2008年也將持續“火”下去,為什麼呢?因為《論語》已經真正聯絡到“和諧社會”和奧林匹克的世界裡了。
國家主席###在公開的場合發言,說到“中國悠久的文化成為了13億人民排除內憂外患、構築幸福的精神支柱”。今天的中國將《論語加算盤》、《經濟與道德》定位於社會發展的兩個輪子,高度謳歌了透過《論語》的仁愛促進世界和諧。
此外,結合今年將在北京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將《論語》向全世界進行廣泛宣傳的計劃也已經列入議事日程。比如說,將引用自《論語》的五句名言採用各種形式製成廣告,向奧運會期間來自世界各國的人們進行宣傳。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四海之內皆兄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德不孤,必有鄰”
“禮之用,和為貴”
這些標語和奧運會“友好、相互理解、和平”的基本理念是相同的,我認為這也說明了《論語》的真髓是普遍的真理。
()
如此說來,于丹也曾經講過,“《論語》是‘千古永遠’超越時代永遠發揮作用的書籍”。
于丹:在成長中的感悟(1)
說到儒與道,中國哲學這兩大源頭,在我最初接觸的時候,是處於一種孩提的矇昧狀態,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意識要去讀,要去記憶。
先來說儒家。我最早接觸《論語》裡面的一些道理,大概是在四五歲的時候,現在想起來,我父親從一開始就沒有要求我死記硬背,卻經常帶我去叔叔、阿姨家參加聚會,有很多人在一起的時候,爸爸就悄悄地跟我說,你看,這裡有這麼多人,孔子說過一句話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麼些人裡頭,肯定有能當你老師的人,你去看看,你覺得他們誰對人特別有禮貌,誰特別博學,誰做事做得特別麻利,你去看看誰能當你的老師?小孩子嘛,我就這樣跑來跑去看,有的時候看到有些行為是好的,也有的時候看到的是不好的,就會跑回來問爸爸,說你看,有一個叔叔他隨地吐痰了,有一個阿姨她高門大嗓地搶別人話了,這個人肯定不是老師吧。然後我爸爸會告訴我說,這也是老師啊,因為孔子說“見賢思齊,見不賢則內自省”。你看到比你好的人,你要跟他一樣好,這是老師;但是見到不好的人,你要反省自己,你會不會跟他一樣不好,所以這也是一種老師。
我對《論語》的介入一直都是這樣隻言片語化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