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向雷州的總督衙門發去急遞,請求連城壁能夠將總督行轅遷至新會,爾後各部在總督指揮下統一作戰,如此有總督親自坐鎮新會。定會大振軍心民心。陳奇策同時請雷州方面能夠籌措糧草水運至新會,以解各軍燃眉之急。
急遞送至雷州後,連城壁除允籌糧外,並未答應總督行轅前移。但以總督身份行文湯平伯周金湯、靖氛將軍鄧耀、四府巡撫張孝起等部,要各部各選精兵輸送至新會,務使新會不再落於寇手。
陳奇策信中另要求朝廷對太平軍及周士相酬功。但因廣東方面無法和雲南的朝廷取得聯絡,連城壁無法私自做主替朝廷封賞,便以總督身份暫任周士相為記名潮州總兵官,待大學士郭之奇往朝廷奏君後再行正式賞賜。至於周士相所保舉的香山知縣廖瑞祥,連城壁則發文認可,頒給官憑銅印。
陳奇策的使者將香山知縣的官憑和銅印送到仁厚坊時,還帶來了陳奇策的信。信中白髮老將很是愧疚,對於先前能保周士相升任總兵的承諾沒有兌現很是不好意思。對此,周士相卻無不滿,潮州總兵也好,記名潮州總兵也好,說白了都是空頭,那潮州現在的總兵可是清廷任命的吳六奇,他拿什麼和人家去爭。
使者言談中流露新會現在缺糧得很,將士們只能一日吃一頓飯。聽後,雖太平軍也很缺糧,但畢竟香山縣不像新會那般殘破,這一個多月來各營在鄉間繳獲還算可以,因此周士相從良字都調了300石糧食和10口肥豬讓使者帶回,也算是對新會方面盡些綿薄之力,畢竟太平軍能在香山安穩發展離不開新會對清軍的牽制。新會明軍若垮了,太平軍的好日子也要到頭。唇亡齒寒,周士相不能不無動於衷。
拿到香山知縣正式官憑和銅印的廖瑞祥笑得合不攏嘴,雖說雷州給的銅印雕刻不如孫全正那顆精緻,但性質卻是孫全正那偽知縣官印所無法比擬的。有了這顆由廣東總督頒給的官印,哪怕是太平軍不在了,他廖瑞祥都是永曆朝廷的正式官員,這可是他做夢都能笑醒的大好事。苦了一輩子,如今算是終於出頭了,廖瑞祥喜極而泣,對周士相這個賞識自己的伯樂生出的可不是一分半點士為知己者死,而是死心塌地要為周士相當好差,管好香山了。
。。。。。。。。。
經過一個多月的圍剿,不但香山境內的清軍散兵被太平軍全部肅清,禍害地方的土匪也被逐一收拾。年關前,太平軍已經徹底控制香山所屬各坊都,香山連線外地的幾處要地也由太平軍分兵把守。
臘月二十八,周士相回到香山縣治仁厚坊,回來的第一件事便是設壇祭奠在香山陣亡的太平軍將士。
奪取香山和肅清清軍散兵和土匪的戰事並不激烈,規模也不大,但太平軍也為此付出了陣亡62人,傷125人的代價。
陣亡計程車兵被統一埋葬在香山縣城外一處風水較好的丘陵坡地上,這一片坡地也被周士相正式作為太平軍公墓使用。和新會陣亡將士只埋不立碑不同,這一次周士相為陣亡士兵立了墓碑。
墓碑面朝北方,上面刻有陣亡士兵的姓名、籍貫、年齡以及在軍中的身份,於何地戰死。同時,這片公墓還有一塊高七尺餘的石碑,上面刻有“大明太平軍陣亡將士公墓”。公墓一里處設有下馬石,不論文武到此俱下馬步行。
領著軍官們擺了香燭祭奠這些死去者時,周士相心中很不好受。墓碑他一一看了,死去計程車兵都很年輕,很多都沒滿20歲。籍貫也很複雜,幾乎貫穿了太平軍立營頭後的各方面兵員。陣亡計程車兵有一些是太平軍進入香山後主動參軍的香山年輕人,根據周士相的安排,廖瑞祥將這些香山兵的親人從家鄉挑選了出來,讓他們與後營住在一塊,以後可以享受太平軍公庫撥給的烈屬待遇,並且給予他們土地和牲畜以及其他物品的獎賞。
土地的獎賞不是隻存在紙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