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1972點。第三目標位是:2131…(2131…1874)×1=1874點。事實證明,至2001年2月22日,滬指最低跌到1893點。已下穿第一、第二目標位。距第三目標位差13點。之後開始了一波大反彈。
按這種計算方式,滬指有不少波段都符合黃金比例分割法的定律。於是這一發現,讓技術派們十分興奮,認為找到了測算大盤漲跌目標位的科學方法。
而用這個辦法運用到個股身上,原理也是一樣的,有時可以尋找到某個股的底部和頂部,再結合大勢分析,從而又賺指數又賺錢。
比如信奉黃金比例的技術派曾用古越龍山這隻股來舉例。1999年10月28日最低價為10。25元,那麼它的上升高度可以這麼計算:第一目標位是10。25×1。382=14。17元,第二目標位是10。25×1。618=16。58元,第三目標位是10。25×2=20。50元。而事實上,2000年2月15日,它的股價最高到達16。70元,與第二目標位公差0。12元。如果再衝上去,就應實現第三目標位,但未實現,開始下跌。這時理論上計算該股下跌幅度為:第一目標位:16。70…(16。70…10。25)×0。382=14。24元。第二目標位為16。70…(16。70…10。25)×0。618=12。72元,第三目標位:16。70…(16。70…10。25)×1=10。25元。事實證明:3月14日最低到11。80元。正好落在第二目標位與第三目標位之間,上下相差0。92至15。5元,比較吻合。
如果計算反彈高度則:第一目標位:11。80+(16。70…11。80)×0。382=13。67(元)第二目標位:11。80+(16。70…11。80)×0。618=14。82(元)第三目標位:11。80+(16。70…11。80)×1=16。70(元)。事實證明:第二目標達到,2000年4月20日最高價漲到14。78元,差0。04元。第三目標基本達到,7月5日,最高價達到15。55元,差1。15元。而此時大盤指數也正是開始創2000點新高的起點。
“真的是聽起來很科學的樣子啊!”聽丁旭這麼一解釋,桃夭夭興奮地說道,“難怪我總是聽股評家們說什麼要跌到0。618的位置,還有用黃金比例計算的阻力位和支撐位,原來都是用這個計算出來的啊。”
“嗯,這確實是技術派們常用的一種方式,比如計算一波上漲的頂,以及一波下跌的底。另外,有些操盤手在做股價的時候,因為也信奉黃金比例,所以經常會把股價做到相關的位置,便開始調整。或者調整到相關的位置,便拉回來,做一波反彈。這樣的事例多了,那些相信黃金定律的技術派就更加相信這種黃金分割法的正確性了。以致於炒股軟體中,都帶有這種黃金比例的分割功能。”
丁旭答道,“不過,有時候黃金定律計算的價位也有比較明顯的失誤,並不是每一個波段都能用黃金比例來計算。必須要參考當時的其他各個因素。絕不能教條運用。所以我們千萬不能迷信這個神奇數字。數字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們要特別小心主力用這種方法騙線,誤導散戶。所以我不怎麼用這種方法來計算大盤和個股的漲跌位置,寧願用籌碼欄和均線來觀察。當然,作為輔助方法,用一下也是可以的,但絕對不要迷信它。因為一個最基本的道理就是,股價和指數都是可以人為做出來的,既然是人為的,就不是一個定律能夠解決的,正如MACD指標的背離,也不是絕對會導致上漲和下跌的,有可能背離之後再背離,都不肯下跌。就如同2007年的牛市,滬指從5300點就開始嚴重背離,但後來一直衝到了6124點。有很多特殊的例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