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這些人的一舉一動。都必須有格物致知過程中得出的認識成果做為原則約束。
直接地說,經世致用必須後於格物致知;當然實踐中,這是一個無限的迴圈過程。
因為這個關係,二者互為對方提供存在的根基,也為對方提供永不枯竭的活力!
而在具體推行經世致用方面,丁善慶和曾國藩互相支援,相得益彰!
對於曾國藩來說,治理國家。是最大的經世致用!是最富挑戰性的經世致用!也是最敏感的經世致用!
這個方面弄得好,可以升官發財;弄得不好。就會傾家蕩產,甚至人頭落地!
對於曾國藩來說,他的生活就是如何當官!
因此他對格物致知的依靠,程度上高於任何人!
而丁善慶,雖然也當過跟慣例知識分子有關的官,但是基本上是一個純學術型的人才。因此他可以在格物致知方面,取得成績,也就是達到前人沒有達到過的高度!
這些成果,當然他很願意提供給曾國藩。
他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他在官場或者其他場合去實驗。
經過檢驗正確的東西。他才放心地用於教學。
很多東西,不是可以馬上見效的,所以那些東西,就成了曾國藩的專用成果。
雖然曾國藩畢生混跡於官場,但是對他最為重大的生涯經歷卻是軍事!
太平天國的崛起,讓他投筆從戎,成為一名軍事統帥!
這個不管是他願意也好,不願意也罷,都是必須走上這一步的!
不走上這一步,只有一個結局,就是和滿清朝廷一起滅亡!
他就在眾多陪葬的漢人知識分子當中,充當其中的一員。
滿清滅亡無所謂,可是讓他陪葬,他豈能甘心!
於是,他就成了一個軍事統帥。
這對於他來說,生命攸關!
這對於他的經世致用,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於是就有了丁善慶的《左氏兵論》。
據說這部兵書後來失傳了。
看丁善慶和曾國藩的關係,對於失傳就可以理解了。
因為丁善慶的這部格物致知的總結,就是為了曾國藩在軍事上的經世致用準備的!
也許是一無用處,也許是無價珍寶,無人得知。
不過,曾國藩在歷史上,是軍事上的最後勝利者,其中是否有《左氏兵論》的功勞,就只能是感興趣之人的猜測了。
政治上、軍事人的經世致用,促使丁善慶在格物致知上、在日常教學上加強了這二者的研究和聯絡,所以他很忙。
但是,他和曾國藩都清楚,他們的方向是正確的!
只有有足夠的時日,他們必然在這方面建立起一個深厚的基礎,建立一個穩固的秩序,把這個學術和治理都至關緊要的題目做下去。
可是,真的還有這個機會嗎?
今天曾國藩突然過來,告訴丁善慶一個訊息——咸豐宣帝逃到了這裡!
這意味著在軍事上滿清一敗塗地!
滿清的統治已經名存實亡!
它名義上的消失,也已經進入倒計時!
這個時候,曾國藩及其迫切地想知道,經世致用改、該怎樣去做,才能挽救滿清的滅亡。
曾國藩心裡很清楚,他個人可以有一百種方法逃跑;但是滿清一旦滅亡,他在政治上軍事上曾經的努力和將來的抱負,一切都落花流水,一去不復返了。
二人一番及其深入的、推心置腹的交談,確定目前雖然危機重重,但是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他們的經世致用方針大略有這樣幾條。
第一條,就是所有梟雄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