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內,謹身殿中,一片肅穆。
掌控著整個裕朝的君王不喜薰香,也不喜聒噪的聲音,每當他批摺子的時候,宮人們連腳步聲都不敢發出。
只有長案盡頭的滴漏每隔一段時間,穩定地發出一聲聲響。
滴漏上方連線的金盤上指標轉動,當指到巳時之時,一直沉默的君王突然開口。
“連中三元,古來有之,一身六首,前所未聞。”
大太監溫幸知道元化帝是在說會試放榜,躬身笑道,“巳時放榜,這會兒全天下讀書人的心都在貢院門口呢,不知道今年的會元是哪位,定是陛下未來的股肱之臣。”
之前主考官將一到十名的試卷送到元化帝面前,元化帝並未拆開糊名,只是根據試卷內容定了名次。
所以會元究竟是誰,元化帝並不提前知曉。
溫幸清楚,元化帝剛才那句話指的是文先生的高徒杜雲瑟。
連中三元,指的是一位學子鄉試、會試、殿試都是第一名,得到了解元、會元、狀元的名號,合稱為“三元”。
這個成就雖然極其艱難,但歷朝歷代還是有那麼一兩位達成的。
而元化帝說的一身六首,則是將前面的縣試、府試、院試也包含了進去,科舉之途從頭到尾一共六場大試,如果一位學子在這六場大試中全程都是第一名,則可以稱為一身六首,從古至今還從未有人達成過這個成就。
畢竟哪怕學問再高的人,也有可能失手一兩次,每一關考試都是第一,從開始保持到結束,何其艱難!
杜雲瑟已經拿下了縣試、府試、院試的案首,有了“小三元”,去年鄉試又拿下了遼州解元,距離這個“一身六首”,只差兩步。
也是最重要、最艱難的兩步。
元化帝雖然看好杜雲瑟,卻不打算將這前無古人的榮譽直接給他,他想瞧一瞧杜雲瑟有沒有本事靠自己連中六元。
因此對這屆會試的會元究竟是誰,元化帝有些期待。
那一份他認為妙筆生花、毫無瑕疵的試卷,是杜雲瑟所做,還是另有其他英才?
無論哪種可能,君王都穩坐釣魚臺,元化帝只是很感興趣而已。
溫幸明白元化帝的想法,躬身笑道,“禮部填了榜後會立即將另一份送到御前,陛下稍等片刻便可知曉結果了。”
……
貢院這邊,張榜處前人山人海,每個人都在不顧形象地奮力往前擠,想第一時間看到自己期待的名字。
柏泉下去後很快淹沒在人群裡,秋華年知道等他看見名次回來還需要一會兒,索性站在視窗,觀察下面看榜的人緩解緊張。
他相信杜雲瑟一定會在被取中的三百位貢士中,也相信杜雲瑟能名列前茅,但對於杜雲瑟能不能拿下第一名,他不敢完全自信。
畢竟這可是全國性考試,聚集了整個裕朝所有認為自己有能耐考中進士的舉人。
雖然秋華年不停在心裡告訴自己,只要榜上有名就好,不是非要爭個第一,可會元的名號多好聽啊,錯過了也太可惜了。
他的卷王屬性和收集癖一起燃了起來。
杜雲瑟默默起身,站在秋華年旁邊,陪他一起向下看。
會試杏榜牽動著全京城人的心神,看榜的人有參加會試的舉人,有各位舉人的下人,也有其他關注會試的府上派來的人。
擠在最前面的一批人已經看見了自己的名次,許多榜上有名者忍不住熱淚盈眶,大聲高呼,將心中鬱氣一掃而空。
秋華年眼尖,看見有幾名年齡不過三十的新貢士,前腳還在慶祝自己榜上有名,後腳已經被守在一旁的衣著華貴的僕役們拉走了。
“這是榜下捉婿?”秋華年饒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