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部隊。
而且之後的部隊調整中,張應宸也發現部隊的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韋昌榮直接當了參謀部作戰訓練部的部長,林阿生當了總參謀部後勤部的部長。兩人直接脫離了戰鬥部隊,當起了官。
接著的變化就更加激烈起來,韋澤頒佈了一系列的命令。歸根結底就是“三定”,定職責、定編制、頂責任。以總參謀部為核心,韋澤對自己的部隊進行了全面的調整。特別是針對人員晉升模式,韋澤第一次明確規定了一線指揮官與各部隊參謀部之間的人員交流體系。
這讓張應宸弄不明白了,其實不僅是張應宸弄不明白,包括相當的軍官也都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打仗打得好,就得放下軍權去參謀部呢?參謀部給大家形成的印象就是每天寫寫畫畫,對參謀部好奇的人很多,但是放下槍桿子拿起筆桿子,這變化之大令部隊的軍官們感覺極為彆扭。
而且新的總參謀部建立之後,一大批原本籍籍無名的新人紛紛得到了提拔。例如第四師的師帥居峻峰,張應宸甚至跟本不知道有這麼一個人。見了面之後,他倒是想起過自己與此人也曾經見過。只是那時候身為參謀長,張應宸哪裡有空和不熟悉的傢伙說話。這個人竟然得到了韋昌榮與林阿生的共同支援,一躍成為了第四師師帥。
另外一個提拔則是震驚級別。一個名叫陳哲的18歲孩子當上了總參謀部技術部的部長,參謀部現在的四位部長,作戰訓練部部長韋昌榮、作戰部部長何成格、後勤部部長林阿生,都是老兄弟。可一個18歲的孩子竟然能和他們同為部長,而且陳哲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戰功,他只是在諸多科學考試中成績不錯,就這麼一傢伙當了部長。張應宸對此根本不敢相信。
在令人不解的事情發生後也會變成事實,一時間各種新人不斷冒出。張應宸甚至生出一種物非人非的感覺來。此時距離韋澤帶了一個兩25名兄弟襲擊清軍運糧隊不過半年而已,張應宸還能輕鬆的回想起那時候這麼一小隊人馬在大瑤山艱苦跋涉的細節來。那時候張應宸完全想不到不過是半年時間,眼下這麼一支部隊就完全變了。
這種感覺也只是張應宸自己的感覺而已,此時他也忙的夠嗆。原本不到兩千的部隊擴充到了四千人,四個師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後勤部隊後,作為後勤部隊的第四師就變成了標準作戰部隊。每個師都有一千兵力,這可不是個小數目。突出永安時候的三百核心部隊稀釋到這個規模的部隊中,根本是連個影都看不到了。
整編、訓練、打軍棍、文化教育。第一師麾下的教導旅大量人都撒出去到各個部隊當伍長去了,但是好歹有教導旅作為底子,張應宸算是把一整套體制勉強給搭建起來。其他部隊都是忙的四腳朝天。
從7月19日韋澤下令建立新體系之後,過去了整整半個月之後,這支部隊才算是初步有了點模樣。
等把這些事情弄完之後,張應宸突然想起一件事來。韋澤的部隊經過打仗、訓練、擴軍、重編,這麼多事情到現在也好歹辦完了。可太平軍在道州總部卻一直沒有動靜,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在8月5日的例行軍事會議上,張應宸提出了這個問題。
此時擴編後的軍事會議規模打了四五倍之多,與會的人包括總參謀部的一眾部長,各個師的師帥與參謀長,加上教導旅旅長,軍隊的隨軍學校的校長,這幫人都列席會議。原本七八個人的會議,此時已經有二十號之多。
大夥對這個問題也有些不解,不過韋昌榮倒是說出了大夥的心裡話,“咱們需要這個時間,東王他們也給了咱們這個時間。挺好的事情麼。”
畢竟是當過參謀長的人,捱罵遭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