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追卓�季勐1�ν丁⑼土浮⑺壓吻�疲�員覆皇敝恍瑁�韉胤焦僖部�頰髡俚鋇厙嘧橙胛椋�┏涫盜Γ�急贛Χ約唇�嚼吹穆沂饋�
對於高句麗而言的亂世,卻不是很多野心家還有實力派所不想見到的,唐軍的恐怖和機遇是同時存在的,對於一些並不瞭解內情的人而言,這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反而是爭霸的第一步,吞併周邊地區,獲取糧食、人口、土地和錢財用以對抗其他同樣的野心家和唐軍,集合出強大的實力,打敗所有人,浴火重生,成為高句麗的新的王,那是他們的夢想。
當然了,這裡面也不是沒有高句麗王朝的忠臣,也不是沒有高建武的死忠,聽聞這個訊息之後,幾乎是立刻的就招兵買馬準備南下遼東半島救援王上,順便為姜老將軍報仇,但是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甚至只有兩三支軍隊真的這樣做了,大多數人都打起了尊王攘夷共赴國難的旗幟,卻都在暗中繼續力量。
對於蘇寧和唐軍而言,終結了高句麗統一的政府和統一的抵抗之後,即將迎來的是紛亂的高句麗大地上所產生的大大小小的割據軍閥勢力,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好就好在作為一個國家的高句麗不存在了,可是壞也壞在高句麗的軍力反而增強了。
這就如同漢末三國時期,東漢中後期被北方遊牧民族打擊的很是嚴重,而基本上沒有什麼強大的反抗和反擊戰,但是漢王朝這道枷鎖一旦被開啟了,那麼捆在各地梟雄身上的鎖鏈自然也就沒有了,漢民族的軍力反而強盛了起來,公孫瓚、丁原、董卓、袁紹、曹操這些北方軍閥反而擁有了強大的可以打擊遊牧民族的實力。
公孫瓚以他的“白馬義從”把遊牧民族打的哭爹喊娘,直呼他“白馬將軍”,丁原在擁有了呂布這樣的猛將之後,也是在草原上頻頻出擊,呂布的大名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草原上開始累積的,草原騎兵見到呂布的旗幟就玩命奔逃,根本不敢與之抗衡,董卓雖說殘暴,但也是一個梟雄,在涼州也是以勇猛善戰著名,對付羌族毫不留手,甚至可以把羌人收為己用。
這都是在一個統一的王朝管制下很難出現的一幕,但是卻在漢末紛亂的局勢中出現了,這就是軍閥亂戰的一個正面現象,漢民族的軍力增強了,雖然這有些類似於引鴆止渴,軍力增強了,生產被破壞了,提前透支國力的後果就是五胡亂華,所以說,高句麗會在一個時期內很詭異的強大起來,但是這個時期定然遠遠短於漢末三國爭雄時期。
國家就那麼大,人口就那麼些,還被蘇寧燒出了那麼多難民,想強大也強大不到哪裡去啊!分裂的國家,終究不是一個更加強大的統一國家的對手,尤其是這個統一國家的等級相當高。
高句麗的確開始擴充兵力,開始大規模練兵增兵準備應對即將到來的亂世,這一時期一直到大唐兵馬全面攻擊高句麗的時候。高句麗的兵馬從伐唐時期開始三十萬迅猛增加到了六十萬,擴充了一倍,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生產力被破壞殆盡,商業農業一片蕭條,各個實力派之間的聯絡被切斷,作為血液的商業就此受到嚴重打擊。
而作為生命本源的農業更是被打擊的很嚴重,除了以安市城作為根據地的泉蓋蘇文等少數軍閥會以軍屯代替已經被摧毀的民屯系統提供糧食,可是這並不能長久,因為兵要吃飯,民也要吃飯。而且兵的數量肯定會少於民的數量。如果不給民足夠的土地去耕種,養活他們,何來兵呢?
說到底,這也只是引鴆止渴而已。
所以蘇寧並不主張立刻進兵。而是緩緩前行。穩紮穩打。把遼東半島一口一口的吃掉,吃完之後,擦乾抹淨。坐著休息讓它消化一會兒,然後再站起來接著走,大唐的軍隊也是需要休整的,打完一場大戰都沒來得及休養就南征北伐了,需要一段時間的養精蓄銳,吃點兒好的,養養膘,然後再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