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冷峻的面容和沉凝的神色。在不知不覺之間鍾泱也根據實際的需要迅速地轉變了自己的心態和思維方式,比起個人的情感和價值觀,他更在意他所想要走的道路。
在智慧工廠所提供的生體改造技術下,鍾泱的整個身體狀態已經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單單只是身體的各項屬性增強了,就連心態也深化了許多。因為體內能量的吸收和供給方式改變,得到了充足的能量供應的腦部,開發程度已經高達7%,足以讓思維的運轉速度成倍的提升。
最為重要的是,鍾泱已經不需要依靠睡眠來補充消耗掉的精神力,而能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古文會的事務中去。
就本質而言,鍾泱他自己和孫逸仙的矛盾其實不在於是否愛國這個問題上。與鍾泱相比,孫逸仙無疑更適合當一個領導者。他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於體系內排除異己,依靠掠奪來快速成長,用一些不是自己的東西換取列強給予的利益。
這些都是梟雄的手段,與陳炯明的畏首畏尾相比,孫逸仙的無所顧忌更容易取得成功,也難怪原本粵軍的許多人,都改投到了孫的手下。這實在是亂世的悲哀,天下不能容好人,就是如此。
想要快速積攢實力和財富,劫掠永遠比經營要快,尤其是身處在亂世之中,這一點更是明確。如果鍾泱沒有智慧工廠,想要白手起家,也只能走上這樣一條梟雄的道路。
無情、冷酷、決然、堅定、不擇手段排斥異己,不把一切禮儀道德放在心上,不在乎那些和自己無關的利益。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夠憑藉著吞噬天下的野心,成就一番霸業。孫逸仙就是選擇了這樣一條獨裁者的道路,只要勝利了,無數的陰暗都可以粉飾和掩埋,只讓百姓看到光明的一面。甚至著光明的一面也未必需要,憑空捏造也完全可以做得到,假話說多了,自然就成了真話。
在對待百姓的態度上,鍾泱和孫逸仙的想法是一致的。只有自己體系內的人,才值得珍惜。這和良知無關,只是亂世之中上位者所必須的選擇。
雙方真正的矛盾焦點,還是在於道路的衝突。鍾泱想要建立一個法在人上的聯合體系,而孫逸仙確實要走的獨裁和人治。兩種道路不單隻在方向上一開始就完全不同,日後更是會產生劇烈的利益衝突。一旦孫系的人坐上了那個最高的王座,必然會對鍾泱所建立的商業體系予取予求,這種矛盾無法調和。
所以鍾泱必須早做打算。動用武力毫無意義,與其冒著不知能否完全消滅一個已經熟悉並且有過合作經驗的政治團體這樣的風險,倒不如先是合作,然後安插要員進入對方的體系內探聽情報。
出動武力殺死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獨裁政黨毫無意義,因為其他的地方還會催生新的同性質團體卻而代之。更何況,革命黨深深地紮根在這片土地上,就像野草一樣燒之不盡。想當年的滿清,後來的袁世凱,都沒能徹底覆滅革命黨,鍾泱不覺得自己有這樣的自信。
但是知道歸知道,對於孫逸仙那樣的人,鍾泱本身就沒有好感。而且他也不想走上一條那樣的道路,他想試一下,中國是否還有其他的道路可以走。但是並不清楚未來的結果如何,故而他所引導的古文會,會先以兩廣作為試驗點,而不是貿貿然的決定推廣的全國。
在鍾泱所決定的戰略裡,必須要等到孫逸仙離開,但是這件事並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實現的,仍舊需要耐心和等候。革命黨現在根基不穩,北伐定然會無功而返。到時候陳炯明必然要背黑鍋,以孫逸仙的性格,不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