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 (第2/5頁)

蒹葭》,蘇林便在腦海當中開始具體的分析和吸收其中的思想精神來了,“‘在水一方’的結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於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於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裡發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我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徵,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範型。

這裡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這裡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

一首詩詞當中,便蘊含著這樣深奧的現實幻象,蘇林一邊分析吸收著,直接也覺得不可思議起來。

第三百五十一章破陣立威

一首詩詞,能夠被收集在《詩經》當中,成為傳天下的偉大詩詞。成為孔聖人口中“思無邪”的“詩三百”。定然不會是表象看上去的那麼簡單,而無論是什麼更深層次的喻義,無一例外的,都是指著“大道”。

“道”,乃是思想修行的終究意義。

怎麼樣的道?如何去尋求?

這是每一個儒士從開智以後,都在不斷地追尋和糾正的,既是目標,也是一個過程。

沒有人知道“道”的終點是什麼,因為所有人都在道上努力地追尋著。也許一旦走到了終點,就不是“道”了。當然了,每一個人走的“道”都是不一樣的。但是他們卻都堅信,道的終點是一樣的。

信奉的每一句話,蘊含思想的力量,都被他們看做是“道”的體現。看到這些,寫出了這些,便似乎已經看到了追尋道的希望。

這樣的思想過程,這樣的生命過程,不就正如《蒹葭》當中所描述的那樣麼?

對於“伊人”的苦苦痴情,和儒士對“道”的執念又有多大的區別呢?

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道”的再現和表現天地。我們苦苦追求的是道,無論碰到什麼樣的阻隔,都沒有放棄,堅持下去。這一份堅執的信念,最後卻往往都被泡影一樣的希望破滅了。

“一首《蒹葭》當中,充滿了不知道多少人族大能修士對於追尋‘道’的遺憾和不圓滿啊!”

太多太多的思緒和思想湧入了蘇林的智海當中,這些思想晦澀難懂。對“道”的領悟又怎麼會是輕易之間就能夠被吸收的呢?

“《詩經》並不是如同字面上的意思那麼簡單,聽聞孔子成聖便是從《詩經》當中學習到了周禮。又從《易經》當中明白了天地至理,才能夠成為開創儒道思想的儒道聖人啊!”

領悟了《蒹葭》當中的思想含義。但是蘇林卻無法完全吸收。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將這些思想存在智海深處,等到有時間和有能力了以後,再拿出來慢慢咀嚼。

而在詩詞迷陣之外,那些國子監的學生們,便驚奇地發現。不一會兒以後,蘇林的思想開始慢慢煥發出了金光來,在其中的《蒹葭》詩詞思想,開始一點一點的消散。不……不是消散,而是被蘇林給吸收進入了智海當中了。

於此同時,還有那供奉在思想之廟當中的思想之脈,其中的思想力量,也有極小的一部分,開始源源不斷地湧入了詩詞迷陣當中,再透過詩詞迷陣,被蘇林給吸收了。

“思想的力量好大……不是我可以吸收得了的。這些思想之脈,恐怕就是半聖前來。也不一定可以全部吸收……實在是太過龐大了,而且,其中的思想,還有各種生克關係。若是一不小心,將兩道相剋的思想之脈同時吸收,就算是半聖恐怕也要爆體而亡吧……”

蘇林只能夠小心翼翼地透過詩詞迷陣的聯絡去

最新小說: 禁忌降臨世間,我覺醒了血肉戰甲 大姚穿越1978籃壇全是他的人 網遊之劍起太初 家人怕我創業,反手充值千億網遊 升級經驗一萬倍但獎勵提升六倍 NBA:防守滿分,我帶登哥奪冠 在無限世界努力保持正常人狀態 瓦:紅溫型選手,隊友越紅我越強 領主:開局化身天災,戰場成禁區 最終試煉遊戲 夢幻西遊:開局一段鐵絲我無敵了 我獨自挖礦 顧總太太把你拉黑了喬若星顧景琰 斬神:熾天使嫌棄後我直升至高神 火影:掛機就變強 七零:被趕出家門後我轉頭嫁軍官 失控星光 末日星晶:我有一個契約獸軍團 天災降臨:我可以強化萬物 原神:諸位,墮入深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