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膝坐著,智海當中轟隆隆直響,一百座丹青山峰屹立在智海當中,頂天立地,思想潮水猶如沸騰起來一般,劇烈地湧動起來,無數電閃雷鳴,展露出蘇林的那一首《題西林壁》,同時也將畫家之道徹底地展現了出來。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林的這一首《題西林壁》,乃是宋代大才子蘇東坡蘇軾的傳世之作。是用非常簡單凝練地詞句,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鬱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
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
這樣的思想,恰好正是吻合了陸清然所修的畫家之道。畫家的筆下,要將眼前所見的景象,繪製出來。如何選景,如何融入情感和思想呢?每一個畫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手法,每一處的景色也都蘊意著不同的思想。
而真正的畫家之道,首先要自己融入到景色當中,成為當局者,流連忘返,方能夠竭盡心力地領略景色的思想和美景。但是,真正要表達出來的時候,卻不能沉迷於其中。
陸清然之所以能夠達到翰林大學士的文位高度,便是他已經達到了這種融情於景的境界。他能夠在景色當中,迷失自己,然後信馬由韁地將畫作很自然地揮灑出來。
但是,要想真正的成就畫家之器,取得大儒文位,就必須要再從畫中跳出來。重新審視自己的畫作和思想,才能夠真正地領略和貫通這種思想情感。
所以陸清然在畫出巔峰的《廬山雲峰》之後,明明知道畫中融合了自己的何種思想,卻無法總結歸納出來。便在乎於他沒有跳出畫作,沉湎於畫的境界當中難以自拔。
而現在,蘇林以《題西林壁》詩畫合一,徹底地將他點撥,領悟了這一層思想和含義,便沒有絲毫地障礙,召回百座丹青山峰,便直達大儒文位。
“氣勢……氣勢變了……內斂……陸老的大儒文位,成了!”
州牧龐世華就站在陸清然的身邊,自然第一個感受到了他身上的氣勢變化,一臉羨慕地說道。不過龐世華才進入翰林大學士巔峰不到三年的時間,想要突破到大儒,恐怕還需要一些積累和機緣。
“哈哈!蘇林小友,老夫已成大儒!多謝!多謝……這一幅《廬山雲峰》就贈予你,以表謝意!”
睜開雙眼,陸清然神清氣爽,整個人的氣度和精神,都達到了一個從所未有的高度,思想更加地透徹明晰,大手一招,那捲起來的《廬山雲峰》便到了跟前,然後袖中一甩文寶毛筆,聖力染墨,唰唰唰……瞬間就畫出了一百道山峰來。
“畫中的一百道丹青山峰我雖然收了回來,但是現在以大儒聖力,重新灌注了百道山峰,這幅《廬山雲峰》更進一步,成為大儒文寶。還請蘇林小友笑納!”
畫完之後,陸清然輕輕地將畫卷往上一送,就到了蘇林的手中。
“真的是大儒文寶了!”
蘇林手中一抓住《廬山雲峰》的畫卷,便感覺到一股沉甸甸的。這種沉,不是物品重力的沉,而是思想上的沉。只有大儒的文寶才能夠體現出思想之重來。思想本來是無影無形之物,附著在大儒文寶上,卻能夠體現出具體的重量來,當真是奇妙奇妙啊!
“哈哈!一首《題西林壁》,不僅幫助我過了一關,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