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城;消滅這企圖復國的最後一點力量。
但劉仁軌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打算勸降鬼室福信和道琛,還專門提及了在洛陽‘幸福快樂’生活的前百濟王扶余義慈一家。
扶余豐不肯投降那是百分之一百的,他這個百濟王還是多虧倭人的扶持當上的;他要不是扶余義慈的親兒子,估計鬼室福信早就自立為王了。而大唐有了扶余義慈和扶余隆當政治招牌就已經夠了;扶余豐投降了就惟有死路一條。
至於復**團的兩位領袖鬼室福信和道琛,卻在是否投降問題上有了分歧。
道琛和尚不知是不是因為怨恨劉仁軌接連打下了他辛辛苦苦建起的數座堡壘,堅決不肯向唐軍投降。
鬼室福信說服不了道琛,又擔心因此動搖軍心,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道琛暗暗刺殺了。
鬼室福信自以為此事做得機密,還打算趁勢綁了扶余豐作為投名狀向劉仁軌投誠,不想留在扶余豐身邊的倭人也不是等閒之輩,早把鬼室福信殺害道琛的訊息告訴了扶余豐。
扶余豐自然不肯坐以待斃,當下煽動道琛的部下,趁鬼室福信不備將其抓了起來。
扶余豐當眾宣佈了鬼室福信殺害道琛的罪行,判其謀反之罪。
鬼室福信被綁得像個粽子似的,嘴巴也堵了個嚴實,哪裡還能辯解,被一幫武士拖出廣場,砍頭示眾。
原本,事到如此扶余豐已經算是奪取了周留城的軍政大權了。
可扶余豐在一幫倭人挑唆下,將已經伏法的鬼室福信的屍體處以醢刑(注1),並逮捕了一批鬼室福信的親信部將,準備全部處以極刑。
這可犯了眾怒了。
鬼室福信想投降大唐,說到底也是為了儲存百濟的有生力量作考量,許多將士都能夠理解,就是道琛的部下也不能不承認鬼室福信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但是鬼室福信殺害他們的主將,難免讓他們與鬼室福信佔到了對立面。可扶余豐如今全心全意聽信倭人的話,大肆殺戮本國同胞,這種賣國行徑不免讓百濟的將士們寒心了。
大唐軍隊兵臨城下,扶余豐這個國主不想著怎麼解圍,卻一心奪權,自相殘殺……
這不是自取滅亡是什麼?
原本隸屬鬼室福信的兵士在倭人抓走他們的主將的時候,當場就鼓躁了起來。
而道琛的部下只是冷眼旁觀。
扶余豐沒辦法,只能用倭人的軍隊進行鎮壓……
周留城頓時亂成一團。
混戰之中,也不知是那個部的人開啟了城門……
劉仁軌軍竟像是早料到周留城會大亂一樣,早已守在了城門外。
周留城城門一開,劉仁軌的副將立刻帶著騎兵衝殺了進去,一路高呼‘投降不殺’。
一聽說唐軍殺進了城,扶余豐頓時嚇得魂飛魄散,哪裡還管得了鎮壓亂軍收攏軍權,當即在倭人護衛隊的保護下倉皇突圍,逃往白江口方向。
城中百濟士兵見主君顧自逃亡,頓時失了士氣,紛紛跪地乞降。
劉仁軌以損失不足五百人的代價攻克了周留城,接收百濟、倭國俘虜八千餘名。
雖然,劉仁軌最後沒有抓獲偽百濟王扶余豐,但這一戰的斬獲也相當不俗了。
李小九陛下在洛陽看了劉仁軌送來的周留城大捷的戰報後,當即詔令右威衛大將軍孫仁師率領兩萬唐軍,從山東半島乘船進軍百濟支援劉仁軌。
與此同時,大唐政府還明詔天下,冊封前百濟國世子扶余隆為百濟郡公,隨孫仁師出征,收服百濟殘餘反叛勢力。
而扶余豐和數千倭軍逃出周留城後,正好與已經與氣勢洶洶殺向百濟的倭國海軍匯合。
扶余豐大喜過望,當即便是願意為先鋒,為倭國大軍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