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現出西部計算機公司的名字,那多帶勁!
………【第二十五章 軟碟機試研成功】………
郭逸銘又有新動作了。
近在咫尺的材料應用研究所最先發現了中美電子研究所的新動向。材料所自己也搞了一個實驗性單晶矽車間,裝置不多,就兩臺,完全的試驗性質。董老他們成天泡在製備車間,對製備環節精益求精,不斷對製備流程細化改良,努力將單晶矽製備技術徹底吃透,只是偶爾才到對面走一趟,就一些細節和郭逸銘展開討論。
說是討論,其實主要是郭逸銘一個人的演說。
沒辦法,董老不是第一天知道,郭逸銘在半導體材料上的精深造詣。但透過一次又一次接觸,他還是深深為對方的知識深度感到驚佩,這個年輕人簡直不像是二十出頭、剛從學校畢業的小夥子,對於半導體工業的發展看得之深遠,連從事了一輩子研究的董老都自愧不如。每次和他談話,都能夠有新啟發、新思路。所以雖然單晶矽製備技術已經全都學會,他還是常常跑到對面,找到郭逸銘閒聊。
也就是在一次上門拜訪時,他知道了郭逸銘的新計劃。
材料所半導體分院也有磁性材料研究室,匯聚了國內頂尖的磁性材料專家,從事著磁性材料的研究及轉化工作。下屬還有一家磁帶廠,為國內國防、科研單位提供優質資料記錄磁帶及磁帶機,也能少量製造軟盤驅動器。
他在剛開始聽說中美電子研究所新研究計劃的時候,對於研究所放棄尖端專案不做深入研究,反而對經營為目的的研究如此熱衷很有些不以為然。
郭逸銘也只是笑笑,沒有多說。
可很快,董美堂就知道他錯了。從中美電子研究所新建的電鍍車間、氧化鐵生產線,他驚覺到郭逸銘他們搞的是一種新型加工工藝。
陳中還透過他,從磁帶廠請了一名工程師,協助參與驅動器主控晶片的燒製程式設計。
郭逸銘給他們下達的研發要求,詳盡到每一個細節。他規定了新型軟盤的尺寸為3。5英寸,採用雙面讀寫視窗,外包裝要使用硬塑膠外殼,要求具有防誤寫裝置,並畫了一個防誤寫裝置的簡圖,結構很簡單,效果卻極好,構思之巧妙,讓陳中等人都為之嘆服。
對驅動器的長、寬、高,他也有嚴格規定,為了將飼服電機、讀寫機構、控制系統整合在這個狹小的空間內,研發小組愁白了頭髮。電路設計是一門精神的學問,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要最有效率的佈線、要排除元件干擾、要考慮部件可靠性、要滿足散熱通風,各種細節都要考慮到,才能使裝置設計達到預期指標。
最後還是郭逸銘看不過去,動手畫了一份草圖,才由研發小組迅速完成定型,製造出一臺樣機。
3。5英寸軟盤和驅動器只是郭逸銘開啟美國計算機市場的一塊敲門磚,時間趕得很緊。這些研究員從事了一輩子科研工作,也無需像年輕人一樣慢慢培養他們的獨立工作能力。所以很多研究細節,他都和盤推出,並沒有花研發小組多大精力。無非就是選擇合適元器件、整合、製造而已,根本就難不倒陳中他們。
研發的主要難度,集中在元器件小型化和主控晶片的製備。
國產電子元器件,一向品質不高,傻大黑粗就是國產元器件的外觀特性,這也造成國產的各種電器裝置,普遍粗笨沉重。這些元件用在不太追求體積的大中型電器上還沒什麼問題,但對於極端死摳每一寸空間的3。5英寸軟碟機來說,就實在是難為陳中他們了。
對於這一點,郭逸銘也是無能為力,只好從國外進口了一批元器件,用於樣機研發。
迫於無奈,他還是對驅動器外觀尺寸放寬了要求。否則將一堆元器件硬塞到這個小盒子裡,無法留出足夠的散熱空間,驅動器壽命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