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砸盤】………
【汗,不知不覺就九千字了……
朋友們都知道,上週本書強推。按照起點慣例,這差不多就是上架的訊號。如果確是本週上架,還請到時候朋友們看在作者辛勤努力的份上,能幫襯一二,在下感激不盡!】
郭逸銘對DEC研發部門的收編進行得悄無聲息,非常順利。
西部計算機公司與DEC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夏天,那時公司剛剛研發出軟碟機、軟盤,正在美國尋找合作伙伴以開啟市場。恰好當時DEC正處於業務低迷期,整個公司全年營業額上十億,但利潤卻下滑到可怕的80萬美元。股價持續走低,股東失去信心,傳統市場不斷丟失,新的利潤增長點卻還沒找到,整個DEC帝國搖搖欲墜,所有人都處於迷茫彷徨之中,近乎於分崩離析的邊緣。
這個時候他們對於西部計算機公司還沒有什麼感覺,只覺得軟碟機不錯,遠遠超過了競爭對手IBM研發的360K軟碟機,覺得可以透過加裝這種軟碟機,在競爭中勝過對手一頭。同時也可以向老客戶售賣這種軟碟機,以補貼公司利潤。
但緊隨著在隔年2月,混合並行處理器的出現,將兩個公司的命運緊緊地聯絡在了一起。
一個是為了重整雄風,在個人計算機市場上立足,而另一個則是為了推廣混合並行處理器標準,雙方走到了一起。兩家公司同心協力,各自提供了自己的最最佳化資源:一個提供的是雄厚的人脈關係,一個提供的是技術上的支援和市場策略上的解決方案。這種最優組合,最後竟然成功地將IBM狙擊在市場門口,讓從未嘗一敗的藍色巨人未戰先潰,也讓兩家公司一舉改變了各自的未來。
之後的兩家公司可謂是進入了蜜月期,聯絡越來越緊密。
郭逸銘在舊金山建立的新實驗室,成功地從DEC引來了大批工程師與國內研發人員共同工作,在進一步密切兩家關係的同時,也讓國內研發人員迅速成長起來。中美電子研究所那面牆上,節節攀升的曲線圖,其中固然有科技人員的艱苦努力,但更有很大一部分是源於DEC慷慨地開放了他們的技術庫。從而讓長期閉門造車的國內研發人員,接觸到了國際上最先進的半導體技術,繼而目標明確地加以吸收、消化,才能以如此快的速度緊緊追趕歐美最新科技。
兩家公司的聯合實驗室,也讓兩家公司的研究人員有了頻繁的接觸,同時讓雙方都看到了對方的長處。
美國工程師們那先進的技術理念和深厚的實踐經驗,讓國內的科學家們明白到雙方的差距,不惜以對方為師,拼命地吸收著每一滴養分。而國內科學家奮發圖強、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的工作精神,在讓美國工程師們感到震驚之餘,也為他們所感動,進而敬佩。
一邊是學有所長,一邊是勤奮刻苦,雙方疊加的效果,就是聯合實驗室碩果累累。經過數月的磨合,現在實驗室每個月差不多都能取得數十項、上百項科技成果,並以此申報國際專利。
而國內的科研工作者們,也很關係專利的申報結果,因為這些成果也和他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按照公司的規定,每個研究員的工作成就都會換算成研發點數,記在每個人名下。然後他們每月可以按照研發點數,領取相應的工資及獎金。
這個所謂的研發點數,其實就是獎金刺激的變通說法。這個時代雖然已經允許工廠發放獎金,作為激勵措施,但國內的獎勵最高限額也才5塊錢人民幣。當初公司軟碟機銷售開啟市場,第一次給位軟碟機、軟盤研發做出巨大貢獻的、磁性材料實驗室陳中教授他們一干研發人員發放獎金的時候,每個人看到至少5位數的獎金額,所有人都嚇得雙腳打顫,硬塞到他們手裡,他們也不敢拿!
迫於無奈,公司最後採用了計算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