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
他們的工作做得很細。北方來的兵一看到海浪,都嚇得往後退,還暈船、嘔吐。後來戰士們就在海上練,在陸地上練,訓練盪鞦韆。同時還訓練吃飯,有三個班吃飯,一個班吃飽,一個班吃半飽,一個班不吃飯,看哪種情況下不暈船。再一個改裝機帆船,他們從十輪大卡車上把發動機拆下來,安在機帆船上,做土炮艇。這個土炮艇起了很大作用。在大規模渡海之前,有個叫魯湘雲的渡海英雄,駕駛土炮艇碰到過國民黨的軍隊。他們等著國民黨的炮艇接近以後,突然開火,結果把國民黨的炮艇打跑了。關於作戰的樣式,他們提出分批偷渡。當時海南有個瓊崖縱隊,先小部隊偷渡,和瓊崖縱隊配合上。第一次兩個營偷渡,第二次是兩個團,第一次偷渡的部隊接應上了,第二次偷渡也成功了,後來考慮到再晚季風就要反向,因此決定4月17號大規模登陸。當時國民黨上頭有飛機,下面有軍艦,最後強行登陸。但是他們不是蠻幹,他們想了很多辦法。 。 想看書來
烈烈軍魂…採訪鄧華的家人(5)
父親提出,在陸地作戰,一次不行,還可以組織第二次進攻,海上就不行了,第一次進攻不順的話,就沒辦法組織第二次,必定全軍覆沒。他要求兵團、軍,都成立氣象站,瞭解海水的潮汐、氣象情況。第二次偷渡的時候,有一個加強團,一開始順風,到敵人的海軍、空軍火力之下。這個師長當時動搖了,就問司令部是不是回來,我父親就說:“繼續前進,否則我就槍斃你!”可見當時渡海,指揮員的決心一定要堅強,部隊遇到什麼困難都一定要過去。
第三次大規模渡海的時候大概有幾萬人,有一兩千條船。
記者:當時鄧將軍的作戰決心是非常大的,為了準備渡海,想了很多辦法,聽說鄧將軍還親自試航過水陸兩用的汽車?
鄧穗:當時部隊透過關係,買回一些水陸兩用汽車,直接運到了兵團司令部。作戰科長楊迪看了以後覺著不錯,但是得試航,就和我父親準備把水陸兩用汽車開到珠江去試航,父親說他要親自去才能體會到底行不行。試航的時候,他們感到這個車還是比較差的,遇到風浪就搖擺很厲害,下潛以後通風不行,很快就缺氧,裡面的人都很難受。當時十五兵團副司令洪學智知道後,狠狠批評了楊迪,說你怎麼能把鄧司令叫過去,多危險啊。
記者: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解放海南的重要意義在哪裡呢?
鄧穗:大舉登陸以後,我們佔領了海口,部隊繼續向全島發展,我父親帶著前指揮部從大陸到海口。楊迪講,當時我父親站在軍艦的船頭,兩手叉腰,迎風站立。楊迪站在旁邊就想鄧司令的心情,這幾個月他承擔了多麼大的重擔,現在的心情該是多麼高興啊。當時的情況很複雜,哪一步棋走不好,就會影響全域性。實際上解放海南這一仗打得特別好,兩次偷渡成功,最後大舉進攻,時間也選得特別好,4月17號大舉進攻,5月1號全島解放,6月25號朝鮮戰爭爆發,7月底美軍艦隊就進駐臺灣海峽。海南島如果晚兩個月解放,可能就成為第二個臺灣,對咱們整個東南沿海就是威脅。
記者:因為海南戰役打得特別好,鄧將軍很快就被調到東北組建邊防軍了,剛剛從北方打到南方,立刻又從南方轉回到北方,這種軍人的生活你們能適應嗎?
李玉芝:那個時候我們把這就當家常便飯。他在前線打仗,打來打去,我們家屬帶孩子在後方。打仗總是要休息,休息就到後方,休息完了就又走了。我們那個時代,對於革命,我們只想到光榮,為革命犧牲、捱餓都是應該的,現在的年輕人體會不到。
鄧英:我們5個兄弟姊妹出生地都不一樣,我大姐是在延安生的,我二姐是在遼寧本溪,我在天津生的,我弟弟是在廣州,而我妹妹又是在瀋陽。這也可以反映出,我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