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楚王,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預料到今日朝黨之上的局面。早已知道顧明朗和他,早晚會站在對立的局面。
所以那一日相送,似乎是一場告別。
顧明朗放下酒壺,坐下來,端起酒杯,對著寧無憂舉杯。
寧無憂端起那杯滿滿的酒,酒水在杯口凝著微微的張力,水面微微凸起一個弧度。隨著他舉杯的動作,酒水輕輕搖晃,溢位杯口。
兩人輕輕碰了碰酒杯,隨後飲下那杯酒。
“我們在一起喝酒,大約還是十年前。”顧明朗沉沉地放下酒杯,說道。
“是,那日你決定入軍,我送你去西北。”寧無憂說。
“原來你沒忘。”顧明朗自嘲一笑,“自那日之後,我們便沒在一起喝過酒了。”
寧無憂拿起酒壺,輕輕地摩挲過上面一道深深地凹痕,當初送他酒壺時,這酒壺還是嶄新的,如今雖然沒有陳舊,可也表面也有些破損了,還好還能裝酒。
“這酒壺倒是很耐用,你去西北這麼多年,竟然還沒壞。”寧無憂漫不經心地說道
“我把這酒壺放在腰上,上戰場時也掛著,西北天寒地凍的,喝酒可以暖身。所以時常帶著,若是太冷就喝一口酒。可以說是,從來很少離身,就像我殺敵的劍一樣。”顧明朗別有深意,又有些深沉地說道。
寧無憂不過一笑。他對酒色並不上心,陪顧明朗喝了一杯之後,就沒再喝酒,反倒是顧明朗一杯接著一杯,卻不會醉。
作者有話要說: ①廊下食:宋王溥 《唐會要·廊下食》:“貞元二年九月,舉故事,置武班朝參,其廊下食等,亦宜加給。”
是什麼意思呢?唐朝貞觀年間之後,每次朝會結束以後,公家便會讓上朝的官員在宮殿的飛簷下、廊廡下吃飯。古時候官員上朝必須要在五點半之前到達皇宮門口,否則就遲到了。所以大多數官員尤其是家離皇宮比較遠的官員是來不及吃早飯的。在唐朝的時候,表現出了比較人性化的一面。眾官員在朝會之後,大概也快到中午了吧,個個都餓得兩眼發昏,皇帝就良心發現,開始賜“廊下食”。這公家出錢的東西,雖然不會太好,但是也不至於丟了皇家的面子,到特殊的時令,皇帝還會賞賜些果盤啊,冬天的時候還有“烤火餐”,估計是考慮到在飛簷下吃飯太冷了,偶爾會賜一點點。
廊下食十分的講究,各個官員的座次十分的嚴格,若是坐錯了,那是會遭到彈劾或者罷官的。
但是這廊下食只針對“下三品”以下的官,像王爺這類“沒品”的人,是不會去吃廊下食那種只有三菜一湯的“寒磣”餐的,而且就算是皇帝要賞賜王爺這類的高官,也必須在十分正式的場合和地方。所以,楚王殿下,從來不吃皇帝賞賜的廊下食……就算餓了,也要忍著,哈哈……
☆、一句承若
寧無憂輕輕挑眉,“你酒量不錯,可見是這酒壺的功勞,在西北,沒少喝吧?”
“不敢喝太多,怕誤事。”顧明朗說,頓了頓,又一笑,“但是常年累月的,酒量的確練出來了。”
雅間之內安靜無聲,外間的光透過屏風,透過屏風,可以隱約看見木梓衿吃東西看窗外風景的身影,寧無憂選的位置恰好可以看見她。
顧明朗一抬頭,便見寧無憂看著那屏風,他愣了愣,回頭看了看,並沒有看出那屏風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酒樓為將房間分開,放在中間的一扇清雅別緻的裝飾品而已。
但是再微微細看,便能依稀看出上邊映出的模糊身影。
他的心驀地一緊。
慢慢地轉身,將酒杯放下。
寧無憂已經不動聲色地收回目光,神色一片淡然自若,“你難得請人吃喝,說吧,今日請我來是什麼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