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是很可怕的,它看平均收視,不看你高點,平均收視我去年130分鐘達到6到8個點。《非常6+1》開播到現在還不到兩年,就要擴成一個直播7天的《夢想中國》,這很可怕,要經營這個節目更可怕。所以我總是說,吃好自己的飯,不要看著別人的飯比你的香。”
雖然在2004年的時候,《夢想中國》提出了打造“平民偶像”的口號,併為勝出的“平民偶像”未來星途創造了各種優越的條件,但李詠卻認為《夢想中國》絕非純粹的造星機器,在中國的國情下,在中央電視臺這樣一個國家級電視臺的格局下,《夢想中國》也不可能有太深的商業烙印:“想要造星很容易,我的基礎是央視這樣的國家媒體,還有12家互動聯合電視臺(指2005年的《夢想中國》),我今年沒料到有12家這麼多,這就是央視的號召力。我們要造星的話,可以造一顆多巨大的星?”
“但我們儘量反著造星方向在走,你很漂亮你很專業,他不漂亮他很一般,但他有故事,他代表了一批活靈活現的普通人,我會選他不會選你。央視是國家電視臺,不是說靚麗、搶眼就能登臺,我們這次選了一個72歲的爺爺站在舞臺上,他一上來唱,所有人都在鼓掌,根本淘汰不下去,你說誰會造一顆72歲的星?在全民化、全面化上,我們捫心自問對得起良心。”
既非為了造星而創辦這檔節目,那麼《夢想中國》的理念何在?
依然是為了“圓夢”,圓一個普通人在通常的環境下所不能實現的夢,在接受《南方週末》的訪談中,李詠重又解釋了《夢想中國》的“夢想”之意義:“2004年《夢想中國》被許多媒體評為《文化事件》,它可能讓一個普通人受人矚目,但我們只能給你提供一個舞臺,1200平方米的演播室,10多米長的通道,280個觀眾席,還可以180度旋轉,一個普通觀眾是不會有機會登上這樣的舞臺的,我讓你走紅地毯,保鏢護衛,大明星不就是這個派頭嗎?我不要PK那麼殘酷、電玩、遊戲的東西,我要給你的是夢想,不是造星。這是央視,它沒有純粹的造星動機,讓一個人受人矚目,這個東西不是央視所要倡導的。”
與《夢想中國》形成最大競爭的節目當屬東方衛視的《我行我SHOW》和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在問到《夢想中國》將如何應對這兩檔地方電視臺節目的競爭的時候,李詠其時很自信央視所特有的地方電視臺無法比肩的平臺,同時他還相信《夢想中國》的主持人的號召力要大得多。
在2004年,無論是《超級女聲》還是《夢想中國》,所引起的關注尚屬有限,中央電視臺雖然具備地方電視臺無可比擬的覆蓋面,但同時也為其國家級的電視臺之身份所累,它所要承擔的責任、道義、教化使它無法輕鬆起來。
2004年的《夢想中國》引起的熱烈場面超過了《超級女聲》,主持人的號召力和央視的高格平臺起了相當的作用。就像《非常6+1》欄目組在宣佈要推出《夢想中國》時李詠所袒露的自信一樣,當年的《夢想中國》的廣告收入高達數千萬元,一躍成為CCTV…2的收視冠軍,而去年《超級女聲》的收視率還只有,僅是湖南衛視一檔排名第八的普通娛樂節目。
但到了2005年,局面起了很大的變化,湖南衛視傾力打造的《超級女聲》節目在策劃、製作更高的靈活性為其火暴場面推波助瀾。節目的真實感,觀眾的參與度,舞臺的流行風格,都如此的令人關注。
在百度的搜尋頁上,“夢想中國”的頁面數量為568,000,而“超級女聲”則高達5,950,000,後者是前者的10倍之多。
《超級女聲》一時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它創造以下的新的流行詞彙:“海選”、“PK”、“玉米”、“涼粉”,還有“超女”,《超級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