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禮在這裡還是有些眼線的,幾日後終於透過一個參謀得知了事情的真相。東北軍果然是跟日本有勾結的,但是不是趙書禮想的那樣,還達不到日本跟東北軍聯合起來攻擊塞北軍的程度,要是真的那樣,恐怕張學良這個人就永遠要被打入歷史的恥辱柱了。在塞北軍聯合了蘇聯後,日本覺得自己佔領東北的可能性已經不存在了,他們認為與其讓東北落入蘇聯和向來強硬的塞北軍手裡,還不如讓東北軍繼續在這裡存在下去。於是日本人找上了張學良,表示東北事變完全是一場誤會,向張學良發出了和平的倡議,表示可以支援他們再次重掌東北。
張學良自然很願意,他甚至答應了日本,如果他重掌東北,那麼不會對日本以前在東北取得的利益有任何改動,並且也同意了日本提出的賠償這次事變中日方損失的要求,答應給予日本五億美元的賠償,分期十五年付清。又在日本人的要求下釋放了一定的誠意,比如允許已經陷入危機中的日本在瀋陽部隊悄悄從他們的陣地撤往大連。但是這一切張學良卻不敢聲張,因此才造成了東北軍跟日軍有默契的情景,引起了一些列的誤會事情。
當永田被刺殺後,張學良恐慌了,以前來找他的就是永田派勢力,此時隨著永田的被殺,那麼皇道派如果一家獨大,東北軍和平重掌東北的希望恐怕就不可能實現了,東北必然要爆發一場大規模的戰事。在這場戰事中,日軍要同時跟蘇聯人和塞北軍開戰,目的是要徹底吞併東北,到時候東北軍要是無所作為,那麼註定要失去東北了,可要是獨立參加卻又沒有實力。於是他只能選擇跟塞北軍繼續聯合,那麼闢謠就成了必要的了。
張學良心裡明白塞北軍已經對東北軍產生了猜疑,但是前些日子無法解釋,解釋了估計也沒人相信,而且他也已經打定了主意,要死日本人能下定決心幫助自己,那麼他不惜拼著東北軍元氣大傷,跟日本一起把塞北軍勢力和蘇聯人驅逐出東北,他始終認為打贏了日俄戰爭的日本實力比之新成立的這個紅色蘇聯要強大。但是隨著日本內部發生洗牌,他沒辦法了,此時如果不跟塞北站在一起,那麼日本人繼續擴大事端後,他恐怕要面臨著,日本、蘇聯和塞北軍的三方打擊,他沒能力單獨抵抗這三方勢力,為求生存只能硬著頭皮來解釋了。
讓張學良頗感安慰的是,趙書禮接受了他們的解釋,希望更進一步的合作,來應付日本人可能發動的新一輪攻勢。並且趙書禮還派人送回了自己的妻兒,這算是取信了吧。東北軍和塞北軍釋疑後,在東北再次合作,但是兩軍都沒有進一步對日本軍隊進行新的打擊。此時日軍主要集中在遼東地區,也就是哈大線以東的靠近朝鮮的遼寧地區,以朝鮮為依託佔領著安東鳳城連山關等地,以旅順大連為依託佔領著海城以南地區。
這兩地的聚合點正是瀋陽,於是塞北軍和東北軍聯合起來,在瀋陽開始構築防禦工事,同時在遼陽和鞍山也進行積極備戰,打算隨時應對日本從大連和朝鮮兩個方向的攻擊。但是趙書禮此時要求蘇軍南下,讓他們往長春瀋陽駐紮的請求,斯大林沒有同意,他也不是傻子,他也不想跟日軍開戰,說白了現在在東北的三萬蘇軍不過是個樣子,是一個態度的表示。表示蘇聯人不願意日本在這裡擴大勢力到蘇聯邊境,給日本人一個威懾就好,至於打仗神馬的,斯大林也覺得不到時候。
一百八十七節 劃分勢力範圍
日本國內的事態沒有像趙書禮和張學良擔心的那樣發生,而是恰恰相反,永田被殺後,統制派取得了皇室的絕對支援,而皇道派的高官荒木貞夫被逼迫辭職,大批皇道派官員以能力不足被辭退,軍部中新提拔了許多優秀軍官,這些軍官基本上有一個特徵,陸大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