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些麵包屑而已。而我需要宴會,需要真正的東西!我需要愛!需要真正而又徹底的快樂!”
這也正是簡內特在報名參加舞蹈班之前對我說的話。由於她假定獨處是很痛苦的,所以在她與丈夫分離後她一直沒有能夠去做讓自己快樂和關心自己的事情。她一直以雙重標準進行生活,如果她和她丈夫在一起,她會盡可能地去計劃從事一些快樂的事情,而當她獨處時,她就會悶悶不樂,很少做什麼事情。這種型別顯然符合自我滿足的預言,她的確發現獨處時不快樂。為什麼?這只不過是因為她沒有能夠以一種有同情心的方式行動。她永遠也不會去挑戰她自己的生活假設,她認為除非有人一起分享,否則她所有的行為都會是不滿意的。而有一次,她下班後不是熱一下剩餘的工作餐吃完了事,而是決定特別地飽餐一頓。她精心地準備了晚餐,並在餐桌上點燃了蠟燭。就餐前她先喝了一杯酒。晚餐後她讀了一會兒書,欣賞了一段美妙的音樂。讓她吃驚的是,她發現整個晚上都很快樂。第二天是週六,她決定一個人去一趟美術館。她發現,這要比她過去拖著拽著極不情願的毫無興趣的丈夫一起去看要快樂得多。
結果,由於採取了一種積極的、富於同情心的態度,簡內特第一次發現她不僅能夠自己來做這些事情,而且能夠讓自己快樂起來。
由於她經常過著這種快樂的生活,所以她開始產生了一種有感染力的快樂的生活方式,這使得許多人都被她吸引住了,她也開始約會了。同時,她的丈夫也開始對他的女朋友失去幻想,希望妻子能夠回來。他注意到簡內特沒有了他如百靈鳥一般快樂,情況很快往相反方向變化。在簡內特告訴他她不再希望他回來後,他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她最終與其他男人建立了非常滿意的關係,並且又結了婚。她的成功很簡單——第一步,她證明她能夠改進與自己的關係。第一步完成後,剩下的就很容易了。
快樂預測法
在這一問題上,我並不期望你依賴我的話,或者是依賴像簡內特這樣已經學會了自力更生地體驗到快樂了的人的報告。相反,我建議你像簡內特一樣做一系列實驗,以檢驗你的“孤獨是一種咒語”的想法。如果你願意這麼做,你就可以以一種客觀而又科學的方法認識真理。
為了幫助你,我設計了“快樂預測表”,如表12—2所示。這個表被分成了好幾欄,在每一欄中你都可以預測和記錄你從獨自一人所從事的工作和娛樂活動中,以及從與別人一起分享的各種工作與活動中你的實際的滿意程度。在第一欄中,記錄的是每一個實驗的日期,在第二欄中,寫下你計劃進行實驗的幾項活動。我建議你用兩到三週的時間來做四十到五十個實驗,要選擇那些平常就能給你成就感和快樂感的活動,或者具有學習潛力或個人成長潛力的活動。在第三欄中記下你和誰一起完成這些活動。如果你是獨自一人完成這些活動,你就在這一欄中寫下“自己”(這些話會提醒你永遠不是完全孤立的,因為你永遠和你自己在一起)。在第四欄中,預測一下你認為你可能從這一活動中獲得的滿意程度,用從0到100%的範圍來估計這種滿意度。數字越高,預想的滿意度就越大。在你計劃做每一件事情之前,就在第四欄中寫下這些數字,不要事後再寫。
一旦你填滿了這些欄,你就可以做這些事了。一旦你完成這些活動,就在最後一欄裡使用從0到100%的等級體系寫下實際的滿意程度。
在完成了一系列這種實驗後,你就可以解釋你所蒐集到的資料了。你可以學到許多東西。首先,透過把預測的滿意度(第四欄)與實際的滿意度(第五欄)相比較,就可以發現你的預測有多準確了。你或許會發現你經常會低估所期望的體驗的滿意程度,尤其是當你獨自一人做這些事情時。你或許還會吃驚地認識到與他人一起從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