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製糖作坊的大型糖廠建成投產,與此同時學問不深的浣花得巡撫支援在武夷山中一個叫桃花園洞的地方建了座規模精緻的武夷山書院,以至仕官吏為主要教習,居然辦的有聲有色。
一天,宋浣花在崇安碼頭上看見幾個農婦背的揹簍裡裝滿清清的茶葉,問是哪的採的,農婦說是武夷山內採的,是無主的野茶。浣花當即想到無人澆水施肥的野茶都能生長,那經過人工栽種管理更能得到茶葉。於是他趕緊緻信上海總部,請爹爹速來一趟。管世敦接信後,立即趕來,發現並非野生茶,是前朝留下的無主茶樹——一種優良茶種,於是從廣東調來二十位茶農對此茶進行精心培育,並買下武夷山北部的萬畝無主荒地,僱軍士開了荒。插栽培育出的茶樹苗。三年後,便產出了武夷山紅茶,管世敦透過福建巡撫,下令福建北部山區廣泛種植,由他的茶場提供茶樹苗並收購茶葉,為此,他在崇安修建了一座大製茶廠,生產出著名的武夷山紅茶,多用於外銷,而當地幾個州縣百姓有了養生之饒,增加了收入。
東三省,是龍興之地,康熙尤其注意儒學的教育,對三省總督,管世敦各捐助二十萬兩。讓他們到關內迎聘了大量的塾師,從事啟蒙教育,並捐助了大量儒學經典著作和兒童啟蒙書籍,這裡的府州縣學校舍條件都比較好,康熙帝強調一定要讓子弟進學,至少要初通漢文文墨。
臺灣和瓊州以及廣東廣西是民族地區,相對貧窮落後,要加強教化,學習儒學比較困難,康熙帝下令這些地方不能要求太高,正瑜、浣花加強啟蒙和初等教化就行,能粗通文墨就可以了。管世敦加大了這些地方的投入,讓貧家小戶都能受到義學和私塾教育,一時,到處都響起了讀書聲,收效也很好。人們都明白了“苟不教,父之過,苟不教,性乃遷”,要變成壞人,逐漸形成了一股辦教育,受教育的社會風氣。
第一百二十二章 天下大治
這些資訊都反饋到康熙那裡,康熙決定再次南巡,既看文教,也看經濟,決定先看直隸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山東、江蘇、湖廣、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江西、安徽。除大將軍留守之外,六部尚書皆陪同視察,仍由正興駕無極艦護駕,劉芳與世敦陪同。
管世敦接大將軍通知後,立即用八百里加急通知各地子孫,作好迎接皇上的準備。皇上出巡的時間是二月中旬。先北後南。
管世敦帶著二艘豪華的中等坐船,兩艘貨船,上有一輛皇上專坐的新式四輪馬車,和三輛十五座的新式四輪馬車,以及二十匹上等坐馬,一支生活船。浩浩蕩蕩從運河北上。
二月中旬,南巡隊伍坐馬車從京師出發沿馳道直奔石家莊,看了規模宏大的府學,省文廟及城邊一座義學,然後進入山西,先看了陽泉管家的大煤礦,進入太原參觀了修繕一新的晉祠,看了太原文廟、考棚,太原府學,及河東書院,南下參觀瞭解池,看了修繕一新的關公故里、解州武廟,然後去到陝西,先看了西嶽大廟。到西安後,看了南邊的終南山書院,看文廟、考棚,看府學,北去黃陵縣看了黃陵回到西安後,看紀念文王、武王、周公的三聖宮,看了南邊的新修的西安南城,連說:“建得好,建得好!”然後折向東,到達洛陽,看了修繕一新的宏恢的周公廟和修繕一新的關陵、關廟及龍門石窟,看了舊城周城上的新洛陽城。芙蓉說:“皇上,此城皇上認為如何?”
康熙帝:“朕一看就曉得出自你的手筆。有氣魄,你這可是第一個非省會城市建的新城呢?”
芙蓉:“皇上所說極是。但它確是九朝故都,不是那些省會城市所能比的。這是在成周洛邑之上建的,還未取名呢,皇上能不能給賜個名啦?”
康熙帝:“看了你負責的山陝豫,事情辦得這麼漂亮,這個忙我可要幫的,就叫‘大清洛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