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言共荇菜之時,上下之樂皆作,盛其禮也。”
這三句結合上道答案,其實已能勉強說明奏琴瑟鐘鼓時,是在祭祀時。但這麼寫,考官判卷一定不會給她好成績的,還得附其餘典籍的文字證明。
寫多了太耗時間,她只需舉出《儀禮》之《大射儀》篇中的記載足可!
“《大射儀》曰,樂人宿縣於阼階東,笙磬西面,其南笙鍾,建鼓在阼階西,西階之西,頌磬東面,其南鍾,簜在建鼓之間。”
就此,《關雎》詩裡包含的禮樂制寫全了。
尉窈的第三個答案來自《葛覃》,此首詩裡描述了古時朝服、庶士的衣制。
第四個答案是詩《卷耳》,此首詩裡僅從“觥”器,就可引申出鄉燕之禮。尉窈分別從《周禮》的《春官》和《地官》篇,以及《禮記》的《禮器》篇來證。
時間在一字一句一段落裡飛快而過。
午正,準時收卷。
每名考生都覺得腦袋發沉,可他們沒有多少休息時間,庖廚給他們端來飯食,匆匆吃過,去趟茅房,未時整,下午考就開始了。
相同的時間,司州、青州、齊州、燕州也在進行著緊張的年考,考試時間雖然趕在一起了,不過考題是各州出各州的。且由於各地教育水準不一樣,各州境只有繁華郡縣才執行新學令的正規年考,至於大魏的政治中心洛陽,在考試的學館少得可憐,僅有皇宗學和宮學。
遷都這幾年裡,朝廷一直在議,要將“皇宗學”改為“四門小學”,因為戰事的拖累,國子學、太學、明堂等等的集中呈報和規制爭論,造成了皇宗學依舊是舊名。
洛陽的宗室子弟逃學風氣盛行,今天都是被各家的長輩揪著耳朵過來考試的。未時正,紈絝們有的午覺正酣,有的用毛筆相互甩墨,等看到監考官齊齊起身向門口出現之人行禮時,已經晚了。
皇帝元宏和太子元恪進來,身後跟著彭城王元勰,廣陽王元嘉,任城王元澄,領軍將軍於烈。
呼嚕聲最響的頑童是元澄的侄子元世賢,這孩子還不是最丟人的,最丟人的是皇子元愉、元懷和廣陽王的女兒元燈明,這仨才從外面跑回來,一個個遮擋著臉、踮步貓腰,從後至前擠開宗王、太子、陛下,坐回自己的位置。
主監考是侍中崔光,幾名次監考裡,便有去平城行嘉獎令的袁翻。
元世賢被元永平推醒。
元世賢先是迷迷瞪瞪,等看清站在最前方的人是陛下和太子,他的伯父也過來了,立即擦乾淨口水,清醒。
皇帝閱看完考題,問崔光:“學了一年,出這種題?”
崔光垂首,就這種題,要是有能答出一半的,他姓名倒過來唸!
喜歡大魏女史請大家收藏:(www.630zww.com)大魏女史【630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