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旗號,撲向了雁門關。
契丹之所以選擇在河東,有幾種想法。
宋朝剛收復河東,河東百姓不服。
劉崇的孫子劉繼文逃到了契丹,由劉繼文隨軍,打著收復北漢的旗號,可以獲得大義。
河東人口稀少,導致無法豢養更多邊防軍人,宋軍比河北駐軍更少,能獲得更多兵力優勢。
楊業以前表現不大好,潘美在幽州表現更差。
實際這個想法無比的錯誤,河東百姓可能不大服氣宋朝,但相比於宋朝,更痛恨契丹,其中楊業就是代表。兵力優勢除非明顯,懸差不大的話,未必會起多少作用,例如滿城之戰,高梁河之戰。至於劉繼文號召力有多少,更讓人懷疑。楊業打宋朝不行,但打契丹那就是兩回事了。至於潘美在高梁河一役中的不作為,是無法作為。潘美若算庸將,那麼契丹除了耶律休哥外,就連耶律斜軫都算庸將了。
戰鬥之前,這時還不是範雍、范仲淹、韓琦、高遵裕、李憲這些書生太監外戚掌兵的時代,最少在宋太宗時期,打得有板有眼,對情報工作也重視。就象田欽祚那次三千打六萬,契丹還未出兵,趙匡胤就得到訊息。
雖然契丹是閃電戰,然而潘美還得知了情報。
因為時間緊急,潘美只是召集了楊業,與楊業的部下董思原、候美與鄧昭達等將領協商。
隨後潘美於雁門關前正面應戰,楊業卻藉助他對地形的熟悉,帶著輕兵西出井陘,由一條無人注意的小道插到敵後。
蕭李二人率領大軍向潘美步兵方陣發起衝鋒。
沒有趙匡義的掣肘,潘美又成了潘美,在他指揮下,數萬宋軍進退自如,遼軍始終撕不開宋軍的方陣,相反的將自己軍隊陷入泥潭之中,失去了供騎兵衝突的機動空間。
這時楊業的輕騎突然從側後襲來。
本來在潘美指揮下,遼軍已經被困住,楊業這一衝,更使契丹大軍亂了陣腳。
這時楊業做了一件讓人震撼的事,他遙遙看到遼軍的軍旗,斷定是主帥所在。率軍突入。在這一刻楊業化作了放大版的耶律休哥,化作了武俠小說才存在的超級高手蕭峰。
在他的衝擊下,十萬契丹大軍無人可擋,全部成了讓楊業任意收割的麥草,楊業徑直來到中軍大旗下,手起刀落,將契丹主帥蕭咄李斬首於旗下。再次撥馬調頭,將副帥李重誨生擒活捉。
這兩人不是草包,後來李重誨降宋,成了宋朝一員名將。並且與契丹人作戰時多有戰功,可見非是凡夫俗子。
但在英雄孤膽絕唱後面,不能忽視潘美的功勞,若無潘美,僅憑藉楊業幾千輕騎是很難做到這點的。就象薛仁貴在高麗二十萬人馬當中殺進殺出。如入無人之敵,那是背後有強大的唐軍。李世民站在城頭觀戰。然而一到大非川。武功史上罕見的薛仁貴也慫了,向論欽陵求和,才被論欽陵饒了一條性命。或者如楊業本人,放在陳家谷,他就殺不進中軍,將耶律斜軫生擒活捉。
十萬契丹大軍頃刻間全面崩潰。
這一戰過後。楊業終於踏上了巔峰,契丹人畏其兇悍,稱為楊無敵,望之喪膽。甚至一看到其旗號立即撥腿就逃。
訊息傳到京城,趙匡義大喜,潘美賞無可賞了,只好賞楊業,提為代國公雲州觀察使。
其實若無雍熙北伐,象這樣耗下去,即便契丹有耶律休哥,那點家底子也會早晚一點一滴耗光。
在這場大捷下,宋朝又迎來一次科舉。
這是趙匡義手中第三屆科闈,相比於第一屆星光璀璨,第二屆胡旦榜要黯淡得多,可這一屆更璀璨。
有王旦,有向敏中,還有大宋著名良吏張詠,還有蘇易簡。
還有,少年得志的寇準。
繼續跑步上崗,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