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六奇接了一句鄭森的話,這兩個歷史上的冤家死對頭相視一笑,發出陣陣得意的笑聲。
“說到了財貨生產之事,大公子,”吳六奇很是親熱的用了一個鄭森比較喜歡的稱呼,這表示他在吳六奇的心目中不是那個完全靠著岳父家勢力出來混的吃軟飯的小白臉。“這臺灣之地,雖經大公子多年耕耘。但是卻在我南粵軍所在各地之中依舊是一片蠻荒之地,歷年來的收成僅僅夠各處移民食用。餉銀若不是主公撥付。更是無從談起。須得要想個法子才好。”
對於吳六奇的態度,職責執掌全臺軍事、民政事務的鄭森。更是頗為歡喜。“鑑伯兄,有勞你費神了。大哥對臺灣之事也是一直關心,雖在山東亦有信前來,信中指點方略,令我茅塞頓開。”
李華宇在臺灣數年,對於這座寶島的山川地理物產民情自然要比初來乍到的鄭森與吳六奇二人瞭解的多。
他在得知新竹戰事之後,便連夜派人快船送來了他的書信,信中為自己這個妹夫指點迷津。
“全臺之事,便在這樟腦上了!”鄭森得意的捏著手中的一片樟腦對吳六奇示意。
“樟腦?”吳六奇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其實,不要說這位鐵丐,天地會的紅旗香主了,怕是一般人對樟腦的理解,就只有昔日衣櫥裡的樟腦丸吧!?
在人類工業文明的發展史上,樟腦不只是簡單的“白色小丸子”!它曾是無煙火藥的原料,推動武器的革命性發展;它是人類發明第一種合成塑膠賽璐珞的基本原料,用來製造耳環、項鍊等。由於它的止癢、消毒功效,許多藥用品中都可見樟腦成分,包括曼秀雷敦、護唇膏、撒隆巴斯、萬金油乃至於綠油精等。1884年法國人從樟腦提煉出穩定的無煙火藥,讓歐洲國家的步槍從大口徑黑火藥變成小口徑的無煙火藥槍彈。“射程穩、速度快,殺傷力更強。”
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歐洲大陸從日本進口大量樟腦。1910至1916年間,從日本樟腦製品出口量每年達900萬至1000萬公斤,佔世界總值的70%,其中產自臺灣的更佔了其中80%。1889年,美國人伊士曼更以此製造出硝酸鹽片,促成攝影術和電影工業的發達。因淡水港輸出茶和樟腦,“臺灣北部的財稅收入快速增加,導致臺灣政經重心北移。”此外,島內中北部山區不少城鎮也因樟腦和茶而興起,如“三峽”、大溪、苗栗和東勢等,客家人更因地利之便,從事茶、樟腦的生產、運輸而迅速累積財富,提高了客家族群的社會地位。
所以,在臺灣的發展歷史上,茶葉、蔗糖、樟腦,對於臺灣的經濟版圖、族群分佈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臺灣樟腦產業的發展,其實要從臺灣的海洋外貿傳統開始談起。漢人因樟木不易蟲蛀及紋路美麗的特性,將樟木作為建築雕刻、傢俱、佛像等的材料,由來已久。十七世紀鄭芝龍與日本人的貿易物品中,即包含樟腦一項,當時樟腦主要用作藥材。在漳泉漢人大量移民入臺後。樟腦在臺灣才開始正式進入商品化貿易之一環,在開港通商前,多透過戎克船貿易輸往清國本土。1830年代已有來自美國、英國的洋商,直接購買樟腦進行出口。甚至以鴉片交換樟腦,至1860年代開港,各港口洋行林立,對樟腦利益的爭奪甚至導致英國與清帝國間的衝突。在日本侵佔臺灣以後,被規定為專賣品的臺灣樟腦更是重要出口品,豐富總督府的財政收入。
然而,臺灣樟腦是許多人以頭顱和鮮血換取的。為取得樟木熬製樟腦,臺灣漢人侵犯原住民生活空間而遭到出草殺害;統治者為維護外貿及專賣利益。以強大武力鎮壓原住民的反抗。此外,隨著更多的樟腦需求,更多人力投入,更多隱於深山的樟木林被髮掘,也牽動以客家族群為主的逐樟木而居的移動遷徙。
但是在這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