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盜墓賊是先找墓,再挖寶,最後根據出土文物來確定墓主人是誰。
我們反其道而行之,先確定人,確定好了想盜誰的墓,然後再去尋找墓在哪。
如果只是單純地想找墓,我們根本不用費力氣,直接上文物局官網上尋找就行了,比如吉林省集安市洞溝古墓群、遼寧省綏中縣明末將領朱梅墓、河北省衡水市景縣的封氏墓群、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的奢香墓等等。
這些古墓的位置都是在官網上公佈的,每隔幾年,官網都會公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第一批到第七批,每一批中都有一些古墓,其中也有一些未被挖掘的古墓。
雖說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除了被改成了景區的地方有人運營,剩下的墓幾乎就是立個石碑,弄個牌子就算完事了。
有些墓也確實沒辦法管理,比如洞溝古墓群的分佈範圍是東西十六公里,南北四公里,這麼大的範圍,就算我盜墓前主動報警,等警察趕到的時候,我早就打包好東西跑路了。
所以,找墓並不難,也根本用不上尋龍分金的複雜理論,反正也是偷東西,偷無人看守的文物保護單位更方便,有的文物保護單位被盜了也不會報警,因為怕追責。
文物保護單位,大多都是文化價值高於經濟價值,我們幾個也看不上那些墓,得找能出高價值古董的墓。
古墓是否值錢,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墓主人得有錢,如果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墓,又或者是傳說中的濟公墓,用腳趾蓋想,這二位爺的墓也不會有值錢的東西。
圖啥?
圖陶淵明的陋室還是圖濟公的蒲扇?
所以,還是得鎖定有錢人,然後再尋找有錢人的墓。
宋朝分為南宋和北宋,北宋要富裕很多。
選定了朝代,剩下的就是選具體的時間段,北宋初年肯定不行,剛建立的國家,經濟還沒發展,老百姓手裡沒錢,商人和當官的也沒處賺錢。
許某人一直覺得,朝代滅亡前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裡,朝代風雨飄搖的時候,往往也是朝臣最有錢的時候。
比如李自成攻入北京前,崇禎帝求著大臣們捐銀兩,大臣砸鍋賣鐵湊了二十萬兩白銀,等李自成來了,大刀往脖子上一架,輕輕鬆鬆從大臣手中要出了七千萬兩白銀,李自成一躍成為全國首富。
根據這個思路,我把具體的時間選在了北宋末年。
那時候誰有錢?
當然是奸臣了。
誰是奸臣?
那必須得是史書上的北宋六賊,為首的是蔡京和童貫,剩下四人為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
在這六個人中,童貫是最特別的一個,因為他是個沒有卵子的太監。
別看童貫是太監,童貫掌管北宋全國軍隊二十多年,在軍隊中的威望超過了宋徽宗,後來更是被封為廣陽郡王。
縱觀歷史,能被封王的太監能有幾個?
在朝廷有威望,軍隊還四處打仗劫掠,又是一個太監的身份,童貫沒有能延續血脈的子嗣,家產也無人可繼承,那童貫的錢財會流向哪裡?
活著的時候享盡榮華富貴,死後的配置能窮酸嗎?
當然不能。
我選定童貫當目標的原因還有一個,童貫是被斬殺的,而且死的蹊蹺。
那時候金兵南下,宋徽宗禪位給宋欽宗,宋欽宗命令童貫在開封留守,可童貫不同意,而是跟著徽宗南逃。
南逃過橋的時候,所有人都是爭前恐後,反正也是逃命,沒人在尊卑有序,都拼了命的想上橋,童貫搭弓射箭,射死了一百多人。
於是,軍隊發生了譁變,矛頭直指童貫,宋徽宗下令將童貫貶官發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