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非常不幸,要是他們遇到的是復興軍的其他部隊,他們還有逃走的可能性,但是他們遇到的是非常具有創造力的,在復興軍中以頭腦靈活著稱,對於軍事非常具有靈性的復興軍遼南第一軍團第六營第二連連長褚玉生。
褚玉生以具有靈性而被稱道於復興軍,那麼他能拿的出手的東西,肯定就不會只有用矮牆代替壕溝這麼簡單的東西。針對復興軍機動能力差,對騎兵逃逸的抑制能力不足的問題。褚玉生創造性的引入了戰車的概念。
兩匹馬甚至四匹馬拉著輕便的,前低後高的,安裝了機槍的,配備了r·p·g火箭兵的,開放式的,裝有專門的避震裝置的四輪馬車,就是褚玉生這個傢伙設計出來的專門針對騎兵的武裝馬車。
在阿克敦麾下的蒙古牛錄剛剛逃跑的時候,兩輛四馬驅動的四輪武裝馬車就從已經停火了的復興軍陣地裡衝了出來,以一個非常快的速度奔向正在逃逸中的蒙古騎兵們。
和現代社會不同,現在的遼南地區雖然地勢相對平緩,但是這個時代的東北各地都是那種未經開發的原生態的狀況。復興軍的武裝馬車當然不能離開已經殘破不堪,但畢竟相對平緩的官道。可是那些逃跑中的蒙古騎兵一樣沒辦法在官道之外的地方騎馬。
畢竟在這個時代裡,除了官道區域以外,東北的野地裡也長滿了各種高矮的樹木。
就這樣,除了個別幾個頭腦靈活的蒙古兵拋下了戰馬逃進樹林裡得以活命之外,絕大多數的蒙古騎兵在逃命的過程中被追上來的復興軍武裝馬車上的機槍連人帶馬的撕成粉碎。個別倒黴蛋被武裝馬車上的火箭兵用肩扛式火箭筒直接射中,被爆炸的火箭彈炸的四分五裂。
可能是那種火箭彈上身之後炸成碎塊兒的景象太過恐怖了吧,不少蒙古兵在看到這樣的景象之後,居然直接下馬跪地投降了reads;。
安裝了高爆彈頭的火箭彈直接打到人的身上,那絕對是一種非常慘烈的景象。說起來,復興黨兵工廠生產的這種簡易版的肩扛式火箭,還是王書輝在一次偶然的查資料的過程中發現的一個黑科技。
在一篇叫做的文章中,王書輝發現,原來使用尾翼穩定火箭的軸線,將平行彈翼改成與彈體軸線呈14…22度夾角的螺旋彈翼,使彈體在發射之後能夠藉助螺旋尾翼產生的風力扭矩實現高速自旋後,原來由於彈道特性差,只能用作做機率面積轟炸的火箭彈,竟然可以神奇的具備了堪比步槍子彈的彈道精度。
就是在這篇文章的提醒下,王書輝直接把資料發給了兵工廠,讓正在努力的仿製九二步兵炮,併為迫擊炮的仿製工作而倍感頭疼的復興黨兵工部門如獲至寶。
就是對於復興軍來說,可以直接瞄準的火箭筒,也比需要專用瞄準鏡才能打得準的迫擊炮更容易掌握。
當然了,面對冷兵器狀態的後金女真和農民造反軍也好,對於半火器化的明王朝政府軍也好,復興軍就是隻配備手榴彈和步槍,也能把他們都打的落花流水。
不過火箭筒的出現,還是使得復興軍的“遠端”“重”火力有效的實現了班排化的佈置。這讓信奉火力至上,在本時空裡顯得有些笨重的復興軍,變得可以小單位快速移動,靈活的執行各種任務了。
就以復興軍遼南第一軍團第六營第二連來說吧,在快速的清理了戰場之後,六營二連迅速的使用無線電和周邊地區的幾支部隊取得了聯絡。
在經過簡單的溝通之後,第六營第二連和第三營第一連、第九營第二連,以及第七營第二連決定,一起進攻正處於無防禦空虛狀態,最高指揮官被擊斃的復州城,解救復州城周邊的三千人上下的漢人奴隸,俘虜城中的女真兵和蒙古兵補充遼南根據地建設的人力需求。
相比較野戰,對於火力充沛的復興軍來說,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