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波
皇太孫朱允炆在公冶勳回到京師的第二天就招見他。
依然是在御花園的小亭裡,朱允炆命人擺了酒菜,兩人對坐小酌,十分隨意。
時正中午,秋日融融。
酒過三巡,朱允炆才提到正事:“愛卿此去,對燕王、晉王治下的太原、北平兩府,觀感如何?兩位王叔可有什麼越軌的行為?”
公冶勳道:“殿下,燕王體察治下百姓疾苦,狩獵時路過農家,不惜屈身進農家噓寒問暖。平日裡生活克儉,無奢靡之風。與晉王相比,大不相同。晉王驕奢淫逸,違法悖理之事,層出不窮,以至民怨沸騰,只是敢怒而不敢言。燕王卻深得民心,可謂有口皆碑。至於明目張膽的越軌之舉,微臣並未發現。”
朱允炆道:“這般說來,二王並無野心?”
公冶勳道:“也不盡然。兩位王爺都招納了不少能人,若無爭雄之心,又何必多蓄人才?這其中的隱秘,外人無法知曉而已。”
朱允炆試探道:“依卿之見,兩位王叔相較,哪一位更須小心提防?”
公冶勳不假思索地答道:“燕王。”
朱允炆道:“何以見得?”
公冶勳道:“燕王雄才大略,文治武事無不精通,治下之民安居樂業,這不是成大業者的風範嗎?晉王苛政擾民,花天酒地,非治世之才,縱有野心,不足慮也。”
朱允炆點頭嘆道:“愛卿所言,句句在理,不瞞你說,諸王中我最不放心的就是燕王!”
公冶勳道:“微臣以為,燕王當恪守皇上嫡長之序,輔佐殿下。以燕王之才,不會做那大逆不道之事,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百姓,背萬世之罵名,做不忠之孝之人。”
朱允炆嘆口氣道:“我又何嘗不是這樣期盼,諸王與我是叔侄,本就是一家人,決不願釀出骨肉相殘的慘劇,願上天保佑吧!”
公冶勳道:“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又曰:‘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塘也。’殿下素奉仁道,天下歸心。”
朱允炆點點頭,把目光望著遠處,道:“愛卿可認識一個。叫萬古雷的富家公子?”
公冶勳一驚,但坦然回答道:“認識,他與微臣堪稱知己,微臣原想將他薦給殿下,到忠信衛當差。”
朱允炆聞言甚感詫異,“哦”了一聲道:“那為何不曾聽卿談及此人?”
公冶勳微微一嘆道:“微臣結識他後就有此意,但他不願入仕,後經微臣勸說,他方答應下來。微臣第二天就來晉見殿下,適逢殿下被皇上招去,微臣又忙著出京師,便打算回來時再舉薦,哪知他已家破人亡,淪落天涯!”
朱允炆道:“愛卿知道他的劣跡了?這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他竟然是個飛賊。”
公冶勳道:“萬公子家業甚豐,說有萬貫家財一點不為過,怎會去偷盜劫掠了,這分明是受人栽誣,只怪微臣回來得太遲……”
朱允炆插言道:“這話怎麼說?”
公冶勳把萬古雷的才幹說了,又說了史孟春謀奪萬家碼頭的事,別的不敢涉及。
朱允炆把目光從遠處收回,注視著他道:“卿所言並非事情全貌,也許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據錦衣衛報稟,被皇上處以滅門之刑的前軍都督郭家,後軍都督同知柳家,兵部侍郎張家的後人,都被這個萬古雷從天牢中救了出來。郭家後人叫郭劍平,柳家後人是兩兄妹,柳銘和柳錦霞,張家後人叫張文彥。你想敢從天牢中打救欽犯,自是不把王法看在眼裡,單這一條就是死罪!這還不夠,萬古雷與郭劍平柳錦霞等人,竟敢夜闖宮禁,圖謀行刺皇上,更是犯了滔天大罪……”略一頓,續道:“那柳錦霞化名血蝴蝶,專找官家劫財殺人,猖狂至極。那張文彥被捕後招了供,這一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