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這班賊囚,讓他們一個個沒了腦袋,好暢快!”
陶悲悶聲道:“會等到這一天的!”
萬古雷覺得這些話冷冰冰的,聽著刺耳,再看他們對殺人的神往之情,不禁十分厭惡。
他冷冷道:“各位未見過大陣仗,到時只怕你們殺膩了,不想再殺。”
四人相互看了一眼,異口同聲道:“不會有這一天的。”說完徑自走了。
這話什麼意思?是說他們殺人永遠不會殺夠嗎?沙場上殺人那是無可奈何,但這決不是什麼使人高興的事。他們究竟是誰?為何要到軍旅中來?來此究竟有何企圖?
左思右想,他決定不驚動他們。
八月中旬,燕軍圍攻濟南不下,歷時近四個月,道衍法師派人送書信給燕王,請回北平休整。燕王使班師回北平。
郭劍平等到順義探望萬古雷,弟兄們都很好,惟士卒損去一半多,原天豹衛四百弟兄,只剩下二百不足。萬古雷心痛不已,很想回天豹衛,但郭劍平已是指揮使,他不能把郭劍平弄到別的地方去,只好打消了此念。
一個多月後,燕王又率軍出征,萬古雷在順義縣計程車卒未動,只令他加緊訓練。
這一路南下,攻城掠地,取得不少勝利。
但來到東昌府時,平安率軍趕來,與守軍會合一處,雙方展開大戰。燕王率騎兵突入敵陣被圍,朱能率蒙古騎兵與天豹衛從另一處衝入敵陣救出燕王,但張玉卻不知燕王已突圍,帶人奮勇衝入敵陣,都尋不見燕王,敵軍如海浪般一波一波湧來,他的人數大大少於敵軍,終被敵軍吞沒,英勇戰死於陣中。敵軍乘勝追殺,燕軍大敗,傷亡數萬。燕王只得往北逃走,但敵軍窮追不捨,幸得二郡王帶兵接應,殺退追兵,燕王才得以脫身。敵守將盛庸曾與鐵鉉在濟南府挫敗燕軍,今日得勝哪肯放過燕王,立即率大軍追趕。燕軍退至深州,平安等又率兵馬至真定府攔擊燕軍,燕王親自上陣,衝鋒敵陣,擊潰平安軍,於第二年元月中旬回到北平。
張玉隨燕王起事,是燕王得力的臂膀,他的陣亡使燕王痛惜不已,在北平寫祭文悼念張玉和東昌陣亡將士,並當眾脫下身上戰袍舉火焚燒,以使戰袍在陰間為將士防風擋寒。
萬古雷從順義縣城趕來參加祭奠。
他禁不住涕淚交流。
為張玉,為天豹衛和所有死去的將士哭泣。張玉與他相識,是忘年之交,從在天豹莊共事起,相處就很融洽,沒想到竟已作古。
天豹衛的六百弟兄,只剩下了一百多人。
東昌之役,燕軍精銳損傷很大,是舉事以來遭到的最大失敗,因此從燕王到每一個將士,心情都極為沉重,整個王宮,整個北平城都籠罩著一層濃厚的悲傷和哀愁。
祭奠之後,萬古雷等回阜財坊,把查俊、褚紅、楊大刀也叫來,關良、饒信、柏偉英勇戰死。除了耿牛,郭、曹、羅三人無不受傷。
第二天,道衍法師把萬古雷叫到宮中,意外地又見到了金忠。金忠隨燕王出征,在中軍大帳,萬古雷只是個指揮使,去中軍大帳見燕王的時候不多,因此兩人很少見面。
金忠等他一坐下來就道:“天豹衛果真神勇,此次救駕,除了蒙古騎兵,就算天豹衛功勞最大,這一點老夫在駕前不止一次提過,說這是賢侄帶兵有方的結果。”
道衍法師道:“殿下對此一向首肯,賢侄在順義募兵一萬五千餘人,營房人滿為患。殿下本要親往順義閱兵,但心情沉痛身體不適。故命老衲與金施主前往,此刻就起程如何?”
萬古雷道:“那就煩勞二位了。”
於是道衍法師和金忠乘車,萬古雷騎馬,當即趕往順義,下午設素席宴請。
知縣也誠惶誠恐趕來赴宴。席間黃知縣竟向萬古雷提親,他有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