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漏洞給原告人抓住理由上控反而影響到考績,所以寫批詞耽誤了晚生不少時間。今天上午有一個老尼姑起訴她徒弟還俗嫁人,她自己獨守青燈古佛也就罷了,居然還要耽誤徒弟的青春,晚生是斷斷容不下如此有悖人倫大道的事,所以在狀紙上批道:‘小尼姑脫卻袈裟,便穿衲襖,正佛家所謂歡喜法門也!爾獨何心?乃欲使之老死空門乎?爾如見獵心喜,不妨人云亦云’。”
“哈哈哈,東翁批得好啊,說起這樣的好笑事,學生還遇到過一件。以前在保泰縣做刑名幕友,城裡有一對夫妻時常吵架,擾得鄰里不得安寧,鄰居告到衙門,還到典史衙遞帖請他派皂隸去抓這對夫妻,知縣大人在狀紙上批道:‘夫妻反目,常事;兩鄰首告,生事;捕衙申報,多事;本縣不準,省事’。”
“呵呵,可惜晚生沒那種命,真要一切圖省事,闔縣的百姓就要罵陶某某尸位素餐了。批詞再巧妙,我終是被這些瑣事耽誤去時間,其他更要緊的事便無暇處理,晚生欲做一良吏,上要替朝廷分憂,下要為百姓效命,公事纏身,不敢稍歇,要是這些不打緊的訟事少一些,亦可多一點時間和精力為百姓辦些實事。”
“其實要辦到並不難。”陳子軒擺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
“夫子有以教我。”
“本縣百姓好訟的原因只有五個字‘圖準不圖審’,解決它的辦法亦非常簡單,只有兩個字‘均攤’。”
“什麼是圖準不圖審?均攤又什麼?這與息訟有什麼關係?”
“呵呵,東翁聽我慢慢道來。本朝律法規定,百姓訴訟都不收費,但是實際上衙門書吏、衙役的陋規常例卻是必不可少的。不過陋規常例由訴訟的哪一方來出,各地慣例不同。據學生觀察,本縣衙門的慣例是都由被告方承擔,這樣一來民間有糾紛時唯恐自己成被告,先下手為強,總是爭先起訴,故呈狀者爭先而進,而且為求批准受理,是必裝點情詞,以圖一準,而受理以後,對方就已經吃了虧,往往就願意和息,原告也不想把事做絕,不會真的按訴狀要求訟到底,這便成了圖準不圖審的習俗。如果東翁下令,凡訴訟方面的陋規常例一律由原告、被告雙方平攤,百姓肉痛錢財,一時之忿,緩則漸消,或經居間勸處,遂不至成訟。”
“妙啊,夫子說理直切要害呀,一紙命令既能息訟,減少晚生的公事負擔,亦是暗中教化百姓敦睦和諧,一舉兩得。只不過訴訟減少,衙門裡的一些人會不高興了。哈哈,不管他們,明天晚生就下令將規矩改過來。歸允文的案子夫子務要多多費心,最好在三、五天之類拿到現實證據,馬上將其拘捕歸案。等有了他的口供,才好到鄧府拜訪,時間比較緊。歸家的兩本帳是個提醒,晚生這幾天要抓緊時間到鄉下巡視一趟,只有對照地籍黃冊親到各鄉踏勘掌握了實情,與縣裡的大戶人家打交道的時候心裡才有底。”
第十一章 斂財之道(上)
下午,陶勳將自己巡視縣境的決定宣佈,相關衙吏立即行動起來,開始為知縣老爺首次巡鄉作準備。
陶勳為這件事特地將潘達飛請來,命人調來地籍黃冊一同探討。
潘達飛的工作做得十分細緻,他在交盤對帳的程序中抽出時間整理出近十年的稅賦徵收情況明細,對其中的可疑變化全部記錄在案,然後拿它們與圖籍黃冊對照,發現了不少問題,也不知道如此浩繁的事他是如何一個人做出來的。
按照他整理的資料,秋垣縣賦役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三個方面:
第一是私底下的土地兼併嚴重,加之土地買賣中向來弊端叢生,致使版圖亂、原額失、影射、飛跳叢起,歲去年來,糧虧地少不可究詰。
第二是逃避徭役現象嚴重,例如官戶不當役,於是有田之人盡寄官戶;更有甚者,每個編制內的“經制正役”衙役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