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鳴喇叭
淮北礦務局某廠司機,一日晚上把他開的上海小轎車停在職工生活區。到夜半零時,車的喇叭突然長時間不間斷地鳴叫起來。正在熟睡的他被喇叭聲驚醒,慌忙爬起來去看。他快走到車跟前時,喇叭聲卻停了。他習慣地去檢查車門,見車窗的玻璃是搖上的,車門是鎖上的。他就又回去睡。然而衣服還沒脫好,喇叭聲又響了。響聲吵醒了不少職工,有四五個人不知怎麼回事,都起來看。為怕再響,深感蹊蹺的司機只好剪斷了喇叭的電源線。
這部車在交通工具尚匱乏的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實際上是客貨兩用車。有的人坐著這部車被送去搶救,就沒有再回來。還有的人去世後,是這部車把他們送到火葬場或者墓地。因此在尋找喇叭無人操作狀態下響的原因時,有人就聯想到了他們。
第128章 龍虎井
在湖北省黃岡縣回龍山下有一口名井叫龍虎井。它之所以出名,除了深不可測、永不幹涸、取之不竭之外,還相傳在井下和井上曾發生過一場驚心動魄的龍虎鬥。井旁曾有一塊石碑,碑文由堪稱一代文人的黃崗縣知縣楊守敬撰寫,它記載了龍虎鬥的歷程。一位余姓士紳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曾告訴他的後人,他在清光緒年間見過這塊碑,並閱讀過碑文。根據他的講述,他的後人對碑文內容作如是說:清朝中葉某年,在黃岡一帶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盛夏時節竟連續兩三個月滴雨未降,百姓的生產和生活面臨絕境。黃崗縣知縣楊守敬試用了各種求雨術均無果,為此他心急如焚。在得知回龍山下有一口叫龍井的井裡有龍之後,他想:既然是井裡有龍,龍見虎必鬥,為何不以龍虎鬥的辦法將龍引出來呢?龍一出井,不就有水了嗎?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先是下令在全縣旱情最重的地方每隔三五里地設一個求雨站,每站配青壯漢子十人,預作引龍的轎伕,然後派人上山捉住一隻老虎。安排龍虎鬥那天,他身穿朝服,在井口旁下跪說:“久旱不雨,萬民苦難,祈望神靈護佑,賜雨我民。”言罷重重地三叩首。爾後命人將虎頭斬下,把虎身放在他轎裡,把虎頭用長繩拴牢,放進井裡。繩子放了幾十丈後虎頭才到水面。虎頭一接觸井水,就見井水開始向上湧動。拿繩子的人知道是龍在追虎,很快又把虎頭拉了上來。楊知縣見狀,早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他一把將虎頭接過來抱在懷中,坐上轎子,拼命向最近的一個求雨站逃去。此時龍帶著井水已緊跟著衝上地面,追著楊知縣而去。楊知縣死死抱住虎頭,引著那龍追。當楊知縣逃到第一個求雨站時,說起來也奇,天空竟陰雲驟起,下起傾盆大雨來。他且驚且喜,換了轎伕,又往第二個求雨站狂奔。那攜有丈許高水頭的龍又跟在後面緊趕。就這樣,楊知縣是一站一站地逃,龍是一站一站地追,雨是一站一站地下。待楊知縣到達最後一個求雨站時,已逃出有一百多里,雨也下有一百多里,全縣的旱情也就基本解除。他欣喜地站到一個高處,奮力把虎頭拋進濤濤的水流中。那龍得了虎頭,又攜著水頭按原路返回到井中。求雨成功,萬民為之雀躍,全縣為之同慶。為彰顯神龍之功,楊知縣特樹碑以記,並親將龍井更名為龍虎井。
第129章 口哨
二十世紀末一個夏季的一天上午七時左右,居住在淮北劉橋的高老師像往常那樣步行在兩邊是農田和水塘的路上,到她所在的後樓小學去上班。今天所不同的是,因天下著小雨,她打著傘。
她很快就走完了三四里路程的一半。儘管雨霧濛濛,她還是看到學校的輪廓了。這時她聽到身後有咳嗽聲和口哨聲。她想,又有人來了。
但是她走了一會,感到並沒有人來,而身後又響起咳嗽聲和口哨聲,她就禁不住回頭去看,可什麼也沒看見。她的目光往左右掃了掃,停在了路邊的兩座墳上。這兩座墳的主人她都認識。一座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