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給了那侍衛,藍子是用柳條編了,他每天能編幾個呢。
賣花的小子一溜跑的走遠了。
“那不是康王嗎?”這邊人群裡有人道。
阿黛自也是認得了,這個公子正是康王,看他去的方向應該是桂樓,阿黛聽趙昱說過了。晚上約了康王在桂樓吃酒,參加中秋文會的。
“是康王。”有那遠遠見過的便道。
“對了,這回靖王選妃過後。該是康王選妃了吧?”有人問道。
“好象是一起選的吧,靖王妃有著落了。這康王妃怎麼還沒訊息啊?”邊上人回道。
“這誰曉得呢。”前面人道。
比起靖王的年輕有為,康王就顯得太過平庸了,遠離朝政,每日裡遊手好閒,以鬥鵪鶉取樂。這是大多數人對康王的看法。
但,私下裡,朝中一些大臣卻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分析過兩位皇子對封地的經營。
封地的管理基本上是由朝廷派選官吏卻管理的,再由皇子這邊選派幕僚組成衙門。共同治理封地,這種方法是考慮雙方利益的,朝廷選派官吏,自然是不能讓皇子坐大,引起國亂。而皇子這邊選派官吏,則是為了保證皇子在封地中的利益。
靖王對於封地的管理,平日政事交由地方官,每到春耕秋收,靖王事必躬親,修橋鋪路。旌表鄉里,百姓安居樂業,實算得是勤政有為。因著靖王親自監督。那貪贓枉法之事是決不會有的,實算得大齊少有的清廉之地。
而康王,封地在康城,這廝比較懶,大多數時候窩在京城,至於封地的管理,全甩給朝廷任命的地方官,用他的話來說,他就做個清閒王爺。別拿這些事來煩他。
當然對於管理封地的地方官,康王也不是沒有要求的。而據說要求很高。
關於這個,京城有一則傳聞。據說當時康王會見康城知州董修。兩人曾有一翻對話。
董知州問:“王爺每年想要多少歲貢?”
康王說:“多不嫌多,少不嫌少。”
董知州又問:“王爺心目康城是什麼樣的?”
康王道:“四海之物皆有,四州之才盡歸,舟車牛馬往來不絕,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董知州什麼話也沒說就走了,這不是坑人嗎?
康王所說的話是士子所追求的大同世界。
但其實誰都知道,那是一種理想,卻很難實現的,甚至在一些人眼裡,不可能實現。
因此對於康王這話大多數人一笑置之,只認為康王是附庸風雅。拿這一段話來糊弄董知州。
而接下來,康王對康城完全不管,由著董知州一手摭天。而董知州接任兩年,居然未能給康王府一線銀子。康王毫不在意。
於是大家就等著看康王的笑話呢,畢竟康王太放任董修了。
而最終,大家還真看到了康王的笑話,三年後,董修因受賄案被免官。據說如今在康王府裡做管家。而康城也被朝廷收了回頭,算是皇帝對康王的懲戒。
也就是說,如今的康王是沒有封地的。
但別以為沒有封地,康王就窮,董修在康城頭兩年,康王府就沒有任何入賬。但第三年,據說康王府的府庫已經堆滿,憑著這此財物,康王可以一輩子做個逍遙王爺。
而事後,有人對比靖城和康城。
靖城有清名,但水至清則無魚,再加上一個衙門兩套班子,許多事情互相推萎扯皮,人浮於事,於是就造成了靖城雖有清名,但於清名相同的,百姓的生活也很清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