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和獨孤皇后並肩坐在殿上,蕭氏居右,摩訶葉與楊素並排居左,五個人的目光同時投注在半跪於殿中,正手捧一卷黃綢凝神閱讀的楊昭身上。
那捲黃綢,正是蜀王楊秀的起兵檄文。裡面洋洋灑灑過千言,文縐縐地駢四儷六,倒是文采斐然得很。在檄文之中,楊秀以受害者的口吻說,他從小自知才能庸碌,所以由始至終不敢對登位大寶有任何奢望。五兄弟之中,大哥楊勇宅心仁厚,文才武略都是天命之資,人中龍風。自從被冊封為太子以來,做事一向勤勤懇懇,大得朝野人心,正是父皇大行之後付託江山社稷的最好人選。但是朝廷中奸黨橫行,外有楊素助紂為虐,屢獻讒言誣捏中傷楊勇;內有西域胡僧摩訶葉,以無君無父,逆亂綱常之邪教歪說迷惑天子。這兩人皆為楊廣之黨羽,與其裡外勾結,終於令楊勇無罪卻被廢。“不意昔魏文帝與陳思王故事,竟重現於今日也。”實在“人神共憤,天地皆厭之”。(注:魏文帝就是曹丕,陳思王是曹植的封號)
檄文中接著又說,本來自己和楊廣亦是一場兄弟。大哥雖然被廢,為了顧全大局,本想忍氣吞聲,改而輔助二哥日後治理好大隋江山也就是了。沒想到二哥生的兒子“年未弱冠,而劣績早彰;究其本性,既貪且暴,恰如狼虎,全無骨肉之情”。自己兒子楊孝做週歲賀壽,做叔叔的邀請侄兒前來赴宴,對之殷勤款待,關懷無微不至。不料楊昭卻恩將仇報,見色起意。大醉後先是逼奸蜀王庶妃唐鍾情,既而殺害王府長史唐稷學,更欲傷害襁褓中的堂弟楊孝,因被楊秀撞破而未遂,竟奪去蜀王府的鎮府之寶神兵陰陽令,打傷親叔後落荒而逃,臨走前更揚言“他日我若為皇,必當將蜀王一脈盡數腰斬棄市”。委實“狼心狗肺,古未曾有,雖桀紂不能過也。”
楊秀又在檄文最後說道,自己的生死榮辱不要緊,但是父皇楊堅年事漸高,龍馭賓天之期已經不遠。他日大行之後,楊廣登基,必立嫡長子楊昭為儲君,則必然為禍蒼生,陷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楊秀自己“為江山社稷並列祖列宗計”,所以必須起兵以清君側。更懇請楊堅能“振作精神,親賢臣而遠奸佞”,重立楊勇為太子,並將楊昭“明正典刑,使天下人皆知王子犯法,當與民同罪”。如此,則自然可以“刀兵不起,河清海晏,四海太平”。楊秀自己也會“袒臂負荊,膝行而入太極殿。一身以當君父之怒。”而且“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卻是把自己比擬為古之屈原了。
整份檄文的重心,其實就是三個字:清君側。這也是古往今來,所有在體制內起兵造反者最喜歡用的藉口了。總而言之,就是皇帝被身邊的小人矇蔽,他作為君子必須為天下蒼生負責,不能獨善其身只好使用非常手段云云——無非搶佔道德制高點罷了。但老調子是唱不完的,調子越老便說明越有效,也就越有價值繼續唱下去。
楊昭文言文的根底究竟還是淺了點,要完全把這篇東西看得明白,可著實不容易。費了老半天功夫,他才終於把全文看完。胸中那份滋味,當真猶如開了個雜貨鋪子一樣,甜酸苦辣鹹,什麼滋味都有。卻放下檄文輕聲苦笑,抬頭道:“稟皇祖父,孫兒看完了。”
“看完了。那麼,你可有什麼話要說?”楊堅向前微微欠身,神情嚴肅是前所未有,而四周在座眾人也同樣滿臉緊張。小王爺暗暗嘆口氣,道:“皇爺爺,這件事其中糾葛甚多。蜀王不算完全說謊,可是孫兒也絕非那樣狼心狗肺的人。來龍去脈,皇爺爺請聽孫兒從頭說起。”
當下楊昭就從當日在極樂寺中,自己被寧道奇和梵清惠綁架了開始講起。怎麼到了白雲主持的庵堂中躲避官兵搜尋、怎麼得到袁天罡的幫忙而在五丈原上逃脫、怎麼得知神兵陰陽令的訊息而決定南下入蜀;其中說到寧道奇和慈航靜齋等人認為楊氏當衰,李氏當興,天命應於唐國公李淵身上,並且以一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