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4/5頁)

叫“烏號”。司馬遷《史記》敘述五帝生平時,也說黃帝封禪完畢,成仙而去,群臣朝拜他的衣帽,於是把它埋葬了。我認為,這是無根據的說法。

【原文】

24·2實“黃帝”者何等也?號乎?諡也?如諡,臣子所誄列也(1),誄生時所行,為之諡。黃帝好道(2),遂以昇天,臣子誄之,宜以“仙”、“升”,不當以“黃”諡。《諡法》曰:“靜民則法曰‘黃’(3)”。黃者,安民之諡,非得道之稱也。百王之諡,文則曰“文”,武則曰“武”。文武不失實,所以勸操行也(4)。如黃帝之時質,未有諡乎?名之為“黃帝”,何世之人也?使黃帝之臣子,知君;使後世之人,跡其行(5)。黃帝之世,號諡有無,雖疑未定,“黃”非昇仙之稱,明矣。

【註釋】

(1)列:安排,給予。

(2)道:這裡指道家的煉丹求仙活動。

(3)此句《逸周書·諡法解》作:“靖民則法曰皇”。王充此記恐有誤。

(4)勸:勉勵。

(5)跡:推究,考查。

【譯文】

事實上,“黃帝”是什麼稱呼呢?是生前的稱號呢?還是死後的諡號呢?如果是諡號,那就是大臣們寫祭文時給加上的,因為敘述他生前事蹟,是為了追加諡號。黃帝喜歡道術,就因此而昇天,大臣們寫祭文,應該用“仙”、“升”等字,不該用“黃”字作諡號。《諡法》上說:“使人民安定而能依法辦事的叫“黃”。“黃”是使人民能安定生活的諡號,並不是得道成仙的稱號。眾多君王的諡號,有文治的則諡號叫“文”,有武功的則諡號叫“武”。給予“文”、“武”的諡號都不能違背生前的實際情況,目的是勉勵人們注意操行。要說是黃帝時社會風氣質樸,還沒有諡號嗎?那麼稱他為黃帝的,是哪個時代的人呢?假使是黃帝的大臣們加的,那麼他們是瞭解黃帝的決不會把仙號諡為“黃”;假使是後代人追加的,那麼他們必定考查過黃帝生前的事蹟也不會錯給諡號。黃帝時代,有沒有稱號、諡號,雖然難以斷定,但“黃”不是得道“升”、“仙”的稱號,是很明確的。

【原文】

24·3龍不升天,黃帝騎之,乃明黃帝不升天也。龍起雲雨,因乘而行;雲散雨止,降復入淵。如實黃帝騎龍,隨溺於淵也。案黃帝葬於橋山(1),猶曰群臣葬其衣冠。審騎龍而昇天,衣不離形;如封禪已,仙去,衣冠亦不宜遺。黃帝實仙不死而昇天,臣子百姓所親見也。見其昇天,知其不死,必也。葬不死之衣冠,與實死者無以異,非臣子實事之心,別生於死之意也(2)。

【註釋】

(1)橋山:又稱子午山。在今陝西省黃陵縣西北。沮水穿山而過,山呈橋形,因以為名。

(2)意:意圖。這裡作態度講。

【譯文】

龍不能昇天,黃帝騎它,就證明黃帝沒有昇天。龍隨雲雨而起,於是乘雲而飛行;雲散雨停,又落入深淵。如果真是黃帝騎龍昇天,就會隨著雲雨落入深淵中淹沒。根據考察,黃帝埋葬在橋山,還說大臣們在這裡埋葬了他的衣帽。要是黃帝果真騎龍昇天,那麼他的衣服就不該離開身體;如果是黃帝封禪完畢,成仙而去,那麼他的衣帽也不該留下。要是黃帝真的成仙不死而昇天了,那麼大臣和老百姓肯定會親眼看見。看見他昇天,知道他沒有死,這是確定無疑的。如果認為埋葬沒有死的人的衣帽,跟埋葬死人沒有兩樣,這不是作臣子的應實事求是、區分活人跟死人的態度。

【原文】

24·4載太山之上者(1),七十有二君(2),皆勞情苦思(3),憂念王事,然後功成事立,致治太平。太平則天下和安,乃升太山而封禪焉。夫修道成仙與憂職勤事不同。心思道


最新小說: 永劫:決賽替補開局爆殺絕代雙驕 重生之李氏仙路 穿越:逆襲籃球之星 我的精靈訓練家模擬器 姑娘使不得啊 網遊:開局霸佔富豪榜! 末世網遊:開局唯一超神級天賦 影視編輯器 我叫佐助,從火影首富制霸諸天 無敵裝備修改器 鬥羅世界的巫師 網遊之暗黑風雲 詭霧求生:我能返回現實世界 足壇稱雄:我有系統稱霸歐陸足壇 極限伏天 我來自懲罰世界 夢幻世界天堂地獄 網遊之天地人間 熱刺之魂 CSGO教練我想學白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