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正欲行動間,突然心神一動,不禁苦笑一聲,暗道該來的終究還是要來,擋也擋不住,阻也阻不了!
此時,有白石青芝兩童子來報,說是玄木島門下第七親傳弟子韓非已經出關,前來拜見李松。
李松點頭應過,命白石青芝兩童子去宣那韓非晉見。
一五二節 再見鴻鈞
片刻後,玄木府門外一道紅色身影閃過。韓非穿著絳紅長袍前來,向李松行禮道:“弟子韓非拜見老師!”
李松見韓非面上似有輕鬆解脫之意,心道韓非定是五莊觀上被自己和鎮元子制服了心魔,鎮元子又贈送了九九銷魂散魄葫蘆後,這些時日沒有再受到那前世紅雲夢境影子的困擾,所以才如此神態。
李松又定睛一觀,卻是赫然發現韓非的修為在這短短兩個月閉關之內,上升了兩個臺階,竟然從金仙初期修為直接上升到金仙后期修為。
李松笑道:“徒兒何須多禮,以後若有事情要面見為師,直接來找為師便是,沒來由的讓童子傳喚顯得生分了!你竹靈梅韻師姐可是從來都不通傳的!”
竹靈梅韻那兩個,平是在外人面前都是舉此端莊,唯獨在李松面前,經常耍耍小性子。
韓非聞得李松之言,也是笑道:“其實弟子也是生性放蕩之人,很是羨慕竹靈梅韻兩位師姐的率性而為!不過玄木島上孔宣師叔儒家後輩門人眾多,弟子倒也要做個榜樣!”
孔宣的儒家最是講究“禮儀”,每一個儒家弟子必修課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排在第一的便是這“禮”。
可別小看這儒家的“禮”,那讓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儒家三代弟子之首董仲舒提出的“三綱五常”觀點便是這儒家“禮”的延伸,與其相對的便是法家的“法”。玄木島儒法兩家矛盾的一個最基本不可調和點便是這“禮”“法”之爭。
儒家認為的理想社會秩序是貴賤、尊卑、長幼、親疏有別,要求每人都要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為規範,這就是“禮”。
儒家認為,每人都做到了“禮”,那這個社會次序就可以維持,國家便可以長治久安了。儒家一些學子甚至還提出“以禮治國”的觀點。
韓非創立地法家對孔宣儒家這一套“禮”不屑一顧,韓非幼時因為李松受傷閉關,曾跟隨荀子學藝,接受地是荀子那一套“人性本惡”論。人的本性都是壞地。怎會處處去守“禮”?
法家認為,應該透過從實際出發。制定律法,配以君王的權術與威勢,統治臣民。而儒家的“禮”制乃是維護貴族特權。是不公平地。若是每人都守著自己的“禮”,那些寒門之士要怎樣才能熬出頭?
李松自然知道儒法兩家之間的這些爭端,心道自己將儒法兩家弟子同時置於那三仙島上,讓其一起修煉,又以高壓政策不準兩家弟子招惹事端,看來是走正確的一步了。
李松以後世人的經驗看來,儒家的“禮”與法家的“法”都有其長處弊端,但顯然“法”要更先進一些,尤其是法家批判儒家的“禮”乃是維護貴族特權更是一針見血。
孔宣儒家也是受到了韓非法家的影響,那科舉制度的創立便是想解決這寒門之士地功名問題。
而韓非方才含笑對待儒家禮儀。倒也證明韓非法家並不再像以前那般和儒家不能共處了。
要知道,能上得的三仙島的儒法兩家弟子,都是些在地界赫赫有名的人,出閣入相者不在少數,心胸見識自也要比常人高不不少,如何不懂得“取長補短”?
雖然路還很長,但這“潛移默化”的效果還是出來了。
李松倒也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多做糾纏,只笑道:“徒兒短短兩個月內就能在修為上連升兩級,倒也是我玄木島上第一人了!為師深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