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兵馬……都退散了麼?”
坐在石頭臺階前大口喘著粗氣,李茂面色陰沉地問道。
可能是意識到了主公的心情不佳,與張齊對視了一眼,曹達微微吸了口氣,硬著頭皮小心翼翼地說道,“方才。朝廷兵馬試探性地攻了一波,見一時之間難以攻克冀京,遂紛紛退散了,其中兩支分別前往安平國的東北側與西北側,看樣子是打斷截斷我軍的退路,除此之外。還有一支大概萬人左右的騎兵不知去向,倘若末將沒有猜錯的話,那支騎軍應該就是馬聃所率領的冀州軍第二偏師!而除了以上這三支軍隊外,冀州軍的主力師則向西退了十幾裡地,倘若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安營紮寨去了,準備與我軍打僵持仗……”
燕王李茂聞言抬手扶了扶額頭,吐出一口長氣。
不得不承認,長孫湘雨這招攻守互換的計謀。他事先還真是沒有考慮過。長孫湘雨這麼一記高招,幾乎徹底瓦解了他北疆一方步兵與騎兵的戰力:北疆步兵只善攻城拔寨,甚少有防守經驗;而漁陽鐵騎則因為騎兵與戰馬皆上吐下瀉而在短時間內失去戰力,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擁有著冀京高聳而堅固的城牆為壁壘、為屏障,李茂亦沒有幾分守住此城的把握。
李茂不是傻子,儘管事先難以察覺,但是後知後覺總還是有的。他靜下心來,仔細分析著長孫湘雨此番用計的前後過程。
首先。那招疲兵之計就不必再仔細贅敘了,準確地說,其實那條計謀應該算是移花接木、瞞天過海,潛移默化地以多次開啟城門戲耍對方、但是又並不趁機出城襲擊的做法,加深了遼東遠征軍對冀京“絕對不會出城”的看法,為後面冀京城內諸軍悄然從城內撤退一事埋下伏筆。
想到這裡。燕王李茂的那雙虎目中閃過一陣複雜神色。
記得在當時,他意氣風發地看穿了長孫湘雨的計謀,並信誓旦旦地實施了驅虎吞狼之計,想讓遼東遠征軍去與朝廷兵馬拼個你死我活,可如今事後仔細想來。又哪裡是他看穿了長孫湘雨的計謀,分明是長孫湘雨提前洞悉了他對此的態度以及將會採取的措施罷了。
'就叫遼東遠征軍去與朝廷兵馬拼個你死我活好了,我軍暫且入駐冀京,犒賞兵將!'
正是這條當時李茂意氣風發的將令,斷送了遼東遠征軍那六七萬外族騎兵的性命,將整支軍隊退入了火坑當中。
'恐怕那個女人事先就已經洞悉到了我的應對吧,因此,毫無顧忌地對遼東遠征軍下手……'
李茂咂了咂嘴,心下苦笑一聲。
此後無論是朝廷一方的步兵們趁著秋汛時機,提前一步到清水河上游積蓄河水,還是此後冀州軍騎兵引誘遼東遠征軍經過清水河畔淺水灘,用撒豆子的辦法叫遼東遠征軍士卒胯下的戰馬在河畔淺水頓足,直接導致當上遊的洪水衝下去,遼東遠征軍根本來不及撤退,全軍覆沒。
何等凌厲而霸道的連環計,眼力之卓見,用計之深遠,若不是他燕王李茂正是置身於此計謀當中的受害者,要不然,就連他亦忍不住要撫掌讚一聲妙計,讚歎長孫湘雨在隨手施為間,便將整個戰場局勢的走向徹底導向了對大周朝廷有利的一方。
不好辦吶,確實不好辦……
數個月前的局勢已徹底顛倒了過來,眼下是他北疆一方陷入了被動,陷入了朝廷大軍的包圍,若無外援,說實話情況並不樂觀。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當時冀州軍在撤出冀京之前,在城內水井所撒的只是瀉藥而非毒,以至於他成千上萬的北疆士卒還可以保全性命,可那又如何?他北疆計程車卒並不擅長守城啊!
毫不誇張地說,眼下他燕王李茂在冀京尚有包括漁陽鐵騎在內的北疆精銳五萬,而朝廷一方卻因為冀州軍的抵達而聚攏了一支近乎十萬人的兵力,可那又如何呢?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