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集團在魔都,做面向華東市場的產業佈局,倒也不足為奇。
但實際上,
隋波真正的目的,是魔都的晶片產業!
現在這個時期,
國家在晶片領域雖然一直都高度重視,但是由於各種客觀原因,投資的力度有限。
除了一些頂尖大學實驗室裡,靠著政府研究經費繼續進行晶片方面的研發之外,
在產業方面,只有魔都最為重視。
90年代初,魔都在開發張江時,就將積體電路作為重點聚焦產業,打造了張江微電子港、軟體園等科技園區。
這些年裡,在中芯國際、華虹幾家大廠的帶動下。
不僅此前分佈在魔都漕河涇、徐家彙、青浦等各處的積體電路公司陸續搬到張江;
“晶片熱”也傳至大洋彼岸,許多在90年代出國留學、畢業後在國外大型晶片企業工作的半導體工程師受到感召,陸續回國創業。
短短几年,張江便聚集了200多家晶片企業。
可以說,這裡就是現在中國規模最大、產業鏈相對最完整的積體電路產業園。
隋波想要佈局晶片業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魔都的張江。
…………
在和市政府簽署完戰略合作協議,出席了晚宴後。
第二天,隋波在江上舟的陪同下,低調的拜訪了中芯國際。
現在的中芯國際,正處於發展歷史中的最大低谷期……
2004年,就在中芯國際籌備上市的時候。
臺積電(TSMC)在美國起訴中芯,指控中芯侵犯專利權及竊取營業秘密。
受到訴訟影響,2004年3月,中芯在香港和美國兩地上市。
首個交易日就破發,下跌9%,開局不利。
此後更是因為這個隱患,受到了資本市場的冷落。
今年1月,
中芯和臺積電終於取得了階段性和解,中芯同意在接下來的6年時間內,向臺積電支付1.75億美元。
但這時,中芯股價已經跌去了超過50%……,從25美元跌到了10美元左右。
不提和臺積電之間的訴訟隱患。
從大環境來看,半導體行業全球景氣度也開始進入下行空間。
半導體產業是在2004年中期出現下滑跡象的,英特爾、德州儀器都發出了銷售增長放慢的警告,因為個人電腦和手機制造商急於清空存貨。
相比之前晶片行業每年接近40%的增速,今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才個位數。
中芯國際也因此降低了2005年的產量目標。
計劃每月產量為14萬到15.5萬個晶片,而原來的目標是18.5萬個。最高降幅達到了四分之一。
而且隋波知道,這種局面還要延續幾年……
直到金融危機後,
09年全球智慧手機開始普及,中國“4萬億”投放、家電下鄉、3G牌照發放,晶片的需求高速增長。
半導體行業才重新開始復甦,開始了一輪長達十年的全球晶片產業“爆發期”。
不過可惜,
當時的中芯,又遇到了人事動盪,股權變更,沒有能夠抓住時代的發展機遇……
從06年開始到08年。
中芯因為規模性擴張,始終處於資金短缺的狀態。
在融資過程中,又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股價一路跌到了0.36美元。
最後大唐電信以1.76億美元獲得中芯16.6%的股份,成為最大股東,可以說撿了個大便宜。
不過後來在張汝京離開後,中芯的內部鬥爭不斷